最近,一条关于“茶饮品牌商标被抢注”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某网红奶茶店发现,自己用了好几年的品牌名字,居然被人抢先注册成了商标,导致门店扩张受阻。不少网友感慨:“原来开个店,连名字都不能随便起?”这件事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一个平时不太注意却极其重要的问题商标分类。
说到商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就是个牌子吗?”其实没那么简单。商标不只是一个logo或名字,它背后有一套完整的分类体系。我国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把所有商品和服务分成45个类别。比如第29类是肉蛋奶,第30类是咖啡茶糖,第35类是广告销售,第43类是餐饮住宿。听起来像分类目录,但它直接关系到品牌能不能用、会不会侵权。

举个例子,同样是“蜜雪”,如果你做的是冰淇淋,得注册第30类;如果是开连锁甜品店,还得加上第43类。如果只注册了一个类别,别人在别的类别用同样的名字,法律上可能还真管不着。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品牌明明名字一样,却能在不同行业共存。比如“苹果”,一边是手机第9类,一边是水果销售第31类,互不干扰。
最近还有个挺有意思的案例:一家做宠物食品的公司想注册“毛星球”这个商标,结果发现早有人在第31类动物饲料和第35类电商销售都占了坑。最后他们只能调整策略,在原有名称基础上加字,变成“毛星球FUR”,再重新申请。这说明,现在的创业者光有好点子不够,还得懂商标布局。
更复杂的是,同一个产品可能涉及多个类别。比如一款智能保温杯,既能装水第21类家居用品,又有温度显示功能第9类电子产品,还能通过APP连接手机第42类技术服务。要是只注册一类,后期被别人模仿,维权都费劲。所以很多大公司从一开始就“全类注册”,把45个类别一口气全拿下,哪怕暂时用不上。像小米、华为这些企业,名下都有上百个商标,防的就是别人蹭热度、打擦边球。
当然,也不是每个小商家都能这么“豪横”。对初创企业来说,关键是找准核心类别。比如你开烘焙店,重点就是第30类糕点面包和第43类餐饮服务;要是还打算卖周边产品,像围裙、杯子,就得考虑第21类。有个朋友去年开了家手工巧克力作坊,名字起得很文艺,结果上线电商平台时被告知商标冲突。一查才发现,虽然食品类注册了,但忘了第35类专门管“线上零售”的。补救花了将近半年时间,生意也耽误了不少。
除了商品本身,服务类商标也越来越重要。现在很多人做知识付费、在线课程、健身指导,这些都属于第41类教育娱乐。前段时间有个瑜伽博主火了,出了一套线上课,结果发现“FlowYoga”这个名字早就被注册了。虽然她用的是中文名,但拼音一致,在商标审查中也算近似。最后只能改名重推,粉丝流失了一波。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角度:地域差异。在国内注册了商标,不代表在国外也能用。比如“老干妈”在国内家喻户晓,但在海外一些国家就被抢注过。后来企业花大力气才陆续收回。所以如果有出海计划,提前在目标市场布局商标特别关键。现在不少跨境电商卖家刚起步就去美国、欧盟提交商标申请,为的就是以后不踩坑。
说到底,商标分类不是死板的规定,而是一种商业保护思维。它提醒我们:好名字要趁早定,类别要全面看,使用要规范来。别等到火了才想起来注册,那时候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就像种树,小时候不觉得有多重要,等长大了才发现,有没有根系支撑,差别太大了。商标也是这样,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品牌能不能走得长远。
有帮助(211)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