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消费者在超市选购牛奶时发现,货架上的品牌越来越多,包装五花八门,有的打着有机的旗号,有的则强调进口奶源零添加。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很多人不禁产生疑问:这些牛奶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价格贵一倍?其实,这背后除了品质和成本的差异,还涉及一个很多人不太了解但非常关键的问题牛奶的注册商标分类。
说到商标分类,可能不少人觉得这是企业法务或知识产权部门才关心的事。但实际上,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定位、宣传方式,甚至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根据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商标分类表,所有商品和服务被划分为45个类别,而牛奶这类产品主要归属于第29类食品类。
具体来看,第29类主要包括肉、鱼、家禽、奶及乳制品等可食用的加工品。像纯牛奶酸奶奶粉奶酪等都属于这一类别。企业在注册商标时,必须在这个类别下申请,才能合法使用该品牌名称销售相关产品。比如,蒙牛、伊利这些大品牌,不仅在第29类注册了核心商标,还在多个子类别中进行了防御性注册,防止他人搭便车。
不过,随着市场发展,单纯的第29类已经不够用了。近年来,一些新兴乳企开始跨界布局,比如推出即饮型植物奶、功能性乳饮料,甚至开发出带有益生菌、高蛋白标签的健康饮品。这些产品虽然以奶为基础,但在功能和消费场景上更接近饮料,因此也需在第32类啤酒、矿泉水、非酒精饮料进行补充注册。像OATLY燕麦奶、认养一头牛的部分新品就同时覆盖了29类和32类,确保品牌权益不受侵犯。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一起商标纠纷案引发了行业关注。某地方乳企推出一款名为草原鲜牛乳的产品,广告语突出每日现挤牧场直供,结果被一家老牌乳业公司起诉,理由是其商标名称与自家已注册的草原鲜奶过于相似,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最终法院判定该新品构成侵权,责令停止销售并赔偿损失。这起案件再次提醒企业:在命名和推广新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市场吸引力,更要查清商标注册情况,避免踩雷。
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商标保护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很多小型牧场或区域品牌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打开销路,但在品牌建设初期往往忽视商标注册。有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新增乳制品相关商标申请量同比增长近18%,但其中超过三成因分类不清或信息不全被驳回。比如,有企业只在第29类注册了XX牧场鲜奶,却未在第35类广告销售注册,导致在抖音、京东等平台开设旗舰店时遇到障碍,品牌推广受阻。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服务类商标。如今,不少大型乳企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提供牧场观光、亲子研学、定制化配送等增值服务。这类业务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卖牛奶,而是服务性质,需要在第43类餐饮住宿、第39类物流运输甚至第41类教育娱乐进行额外注册。像光明乳业在上海推出的城市牧场体验日,就需要在多个类别完成布局,否则可能面临品牌被抢注的风险。
从消费者角度看,商标分类看似遥远,实则与日常息息相关。正规渠道销售的牛奶产品,包装上通常会标注注册商标符号®或™,这就是企业已完成相关法律程序的体现。相比之下,一些三无小作坊产品,要么没有注册商标,要么使用未授权的品牌名,质量难以保障。下次买牛奶时不妨多看一眼包装上的商标信息,这不仅是对品牌的认可,也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当然,商标分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消费趋势涌现,国家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分类标准。比如,针对近年来流行的低温巴氏奶A2β-酪蛋白奶等细分品类,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是否需要增设子项或调整归类方式,以便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
牛奶的商标注册看似是个专业门槛高的问题,实则是整个乳制品行业规范化发展的缩影。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初创品牌,只有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了解一点商标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辨别真伪,也能更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毕竟,一杯好牛奶的背后,不只是奶源和工艺,还有看不见的品牌守护。
有帮助(99)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