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敬海源JH”商标申请被驳回的消息在一些行业圈子里传开了。不少关注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的人对此议论纷纷。其实,这并不是个例,而是近年来商标注册越来越规范、审查标准日趋严格的缩影。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一个看似简单的商标注册,背后往往涉及复杂的法律判断和市场考量。
“敬海源JH”这个名称听起来挺有传统意味,“敬”字传递出尊重与传承的态度,“海源”则让人联想到广阔、源头、纯净等意象,整体给人一种稳重、可靠的感觉。而“JH”作为英文缩写,也符合当下品牌命名中中英结合的潮流。按理说,这样的名字无论是从辨识度还是传播性来看都不算差,但为什么会被驳回呢?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商标审查信息,类似“敬海源JH”的申请被驳回,主要原因通常集中在“与已有注册商标构成近似”或“缺乏显著特征”这两点上。特别是当某个类别中已经存在发音相近、字形相似或含义雷同的注册商标时,新申请就很容易被认为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从而被驳回。
举个例子,就在今年年初,某地一家茶饮品牌申请“清海源”商标,结果也被驳回了,理由是与早已注册的“青水源”在读音和整体视觉效果上过于接近,尤其是在第30类方便食品和第32类饮料这类竞争激烈的品类中,审查员对近似度的容忍度非常低。虽然“敬海源”比“清海源”多了一个“敬”字带来的语义差异,但如果在实际使用中字体设计、排列方式与已有商标趋同,依然难逃被驳回的命运。
其实,像“敬海源JH”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创业热潮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商标注册量连年攀升。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超过700万件,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数量多了,资源就紧张,好名字越来越“抢手”,重复或近似的概率自然也就高了。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申请人开始尝试通过复审程序来争取商标权。所谓“驳回复审”,就是当商标初审被驳回后,申请人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属的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审请求,说明理由并提供证据,争取让商标“起死回生”。这个过程虽然耗时较长,通常需要6个月到一年不等,但成功率并不低。尤其是一些因“近似”被驳回的案例,只要能证明两个商标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自己的商标已经通过使用获得了足够的知名度,就有机会翻盘。
比如去年有个典型案例:一家做有机农产品的企业申请“田园牧歌T”商标,初审时因与某服装品牌的“田园牧歌”近似被驳回。企业不服,提交了大量销售合同、广告宣传资料和消费者调查报告,证明其产品在特定区域已形成稳定认知,最终复审成功。这说明,商标不仅仅是名字的问题,更关乎实际使用和市场影响力。
回到“敬海源JH”这个案子,如果申请人有充分的使用证据,比如已经在电商平台开店、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做过品牌推广等,完全可以通过复审争取机会。关键是要讲清楚:我的品牌定位是什么?目标人群是谁?和那些所谓的“近似商标”在实际消费场景中是否存在交叉?只要逻辑清晰、证据扎实,未必没有转机。
另外,也提醒广大创业者和品牌方,在起名之初就要做好商标检索工作。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和一些第三方平台都提供了免费的商标查询服务,输入关键词就能看到是否有相同或近似的在先注册。别等到投入大量资金做包装、打广告之后,才发现名字不能用,那就得不偿失了。
说到底,商标的本质是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它不是谁先想到就归谁,而是要看是否能在市场上真正起到识别作用。一个名字好不好,不仅要看好不好听、好不好记,更要看能不能合法落地、长期使用。
如今,消费者对品牌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一个好的商标往往是打开市场的第一步。而每一次驳回和复审,其实都是对品牌战略的一次考验。与其抱怨审查太严,不如提前布局、精细打磨。毕竟,真正的品牌,从来都不是靠运气撞出来的,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有帮助(36)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