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人力部MOM对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简称EP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许多有意出海、拓展海外事业的中国卖家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签证规则的变化,更是一个难得的自雇与创业机遇。
过去几年,随着跨境电商、独立站运营以及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创业者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而新加坡,凭借其稳定的政经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低税率以及对创新企业的支持政策,逐渐成为许多人的首选落脚点。此次EP新政的出台,恰好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那么,这次新政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又如何帮助中国卖家实现“自雇”或“创业落地”的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关键调整。根据2025年更新的EP申请标准,新加坡提高了薪资门槛新申请者的最低月薪从4,500新元提升至5,600新元约3万人民币,高级职位或高技能人才则需更高。同时,人力部引入了“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ASS,从多个维度评估申请人,包括薪资、学历、企业多元化、本地招聘努力等。乍一看,门槛似乎更高了,但这也意味着审核更加系统化、透明化,给真正有实力的创业者留出了空间。
对很多自由职业者或小型企业主而言,过去想通过传统雇佣关系拿EP难度较大,因为需要本地公司提供职位和担保。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开始尝试“自雇”路径:在新加坡注册公司,自己担任董事兼高管,以企业主身份申请EP。只要公司有真实业务、合理薪资结构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完全符合EP的申请逻辑。
举个例子,一位在深圳做亚马逊跨境电商业务的卖家,原本团队十几人,产品销往欧美市场。他发现,如果将公司主体迁至新加坡,不仅可以享受更低的企业税最高17%、更便捷的国际结算通道,还能借助新加坡作为区域总部的身份,更容易打开东南亚市场。于是,他在新加坡注册了一家Pte Ltd公司,将部分运营团队迁移过去,并以CEO身份申请EP。由于其公司有实际办公地址、合规报税记录和清晰的营收流水,最终顺利获批。
这正是当前不少成功案例的缩影。尤其是在电商、SaaS服务、创作、品牌出海等领域,中国卖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完全具备在新加坡独立创业的能力。而EP签证一旦获批,不仅能长期居留,还允许携带配偶和子女持家属准证DT,未来满足条件后还可申请永久居民PR,形成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
当然,这条路也不是“零门槛”。新加坡越来越注重申请背后的“真实性”你的公司是不是空壳?业务是否可持续?有没有本地雇佣?这些都成了审查重点。建议有意尝试的卖家提前规划:比如先通过ACRA注册公司,租赁共享办公空间或实体办公室,聘用一两名本地员工,建立正规财务账目,并保持稳定的银行流水和税务申报记录。
新加坡还推出了多项扶持计划,比如Startup SG系列补贴,为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mentorship 和办公资源。如果你的项目具有创新性,甚至可以申请资助,最高可获得5万新元的启动资金。这对刚起步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也有不少中国家庭选择“轻移民”模式:一人拿EP工作,全家移居新加坡,孩子进入公立或国际学校接受教育。这种“以商带居”的方式,既规避了传统投资移民的高额门槛,又能实现在亚洲最优质生活环境之一中长期发展。
新加坡EP新政虽然抬高了基础门槛,但也促使申请人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对中国卖家而言,这反而是个利好它筛选掉了投机者,留下了真正愿意扎根、创造价值的人。只要你有稳定的业务模式、合规的运营思路和长远的规划,完全可以通过创业的方式拿下EP,在这片热土上开启第二曲线。
未来几年,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和中国企业出海加速,像新加坡这样的枢纽型城市,只会越来越重要。抓住这个窗口期,不仅是拿一张签证那么简单,更是抢占国际化布局先机的关键一步。
有帮助(275)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