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人发了个段子:说一个朋友去注册商标,想给自家做的跳伞装备起名叫“云端漫步”,结果一查发现,“降落伞”这三个字居然早就被人注册了!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离谱,但其实背后还真有不少门道。不少人第一反应是:降落伞不就是个工具吗?还能当商标用?更关键的是它到底属于哪一类?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明白咱们国家的商标分类体系。中国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尼斯分类”,一共45大类,涵盖了从吃的、穿的到技术服务、广告宣传等方方面面。每个类别下面还有细分,比如第25类是服装鞋帽,第30类是咖啡茶糖,而像降落伞这种特殊设备,自然也有它的“归宿”。
根据最新的分类信息,降落伞属于第12类。这一类主要包括运载工具及其零部件,比如汽车、自行车、船、飞机,还有各种交通工具的配件。具体来说,降落伞被归在1202群组,也就是“民用航空器及其部件”。听起来是不是挺专业的?其实也好理解毕竟降落伞主要用在航空领域,无论是跳伞运动还是紧急逃生,都跟飞行器脱不了关系。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同样是“伞”,用途不同,类别也可能不一样。比如我们日常打的雨伞,属于第22类绳缆帆布或者第18类皮革皮具,因为它算是一种随身携带的日用品;而像遮阳伞、野营帐篷这类户外用品,则可能划入第20类家具及非金属容器。唯独降落伞,因为和航空安全密切相关,所以被单独拎出来放在第12类。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如果我想开一家跳伞体验公司,能不能注册“XX降落伞”这样的名字?答案是:可以,但得看情况。商标保护的核心是“防止混淆”,也就是说,只要你用的名字不会让人误以为你是别人家的品牌,就有机会通过审核。比如之前有家企业注册了“高空之翼”作为跳伞服务的商标,虽然没直接用“降落伞”三个字,但整体形象和业务匹配度高,最后也成功获批了。
当然,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抢注”现象。比如几年前就有一家公司把“极限降落”注册成了第12类商标,后来另一家做跳伞培训的机构想用类似名称,就被驳回了。这也提醒创业者:起名字不能光图顺口,还得提前查一查有没有“踩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跳伞、滑翔、热气球这些小众运动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据媒体报道,2025年以来,国内多个景区新增了高空跳伞项目,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三成。这意味着,围绕这类服务的品牌建设需求也在上升。谁要是能早点把好名字拿下,说不定就在市场里占了先机。
另外,从消费者角度看,一个正规注册的商标其实也是一种信任背书。你想啊,如果你要去体验人生第一次高空跳伞,看到场地挂着的装备上印着清清楚楚的品牌标识,而且官网还能查到商标信息,是不是心里踏实多了?相反,要是连个正经牌子都没有,难免让人嘀咕:这设备靠谱吗?
所以说,别小看一个商标分类的问题,它背后牵扯的是品牌定位、法律合规,甚至用户体验。尤其是像降落伞这种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每一步都得走得稳当。哪怕只是一个名字,也不能随便糊弄。
其实不只是降落伞,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商标世界里都有自己的“户口”。比如电梯属于第7类,咖啡馆服务在第43类,连“遛狗”这种服务都能在第44类找到对应条目。这个世界越来越讲究规则,创业也好,做生意也罢,懂一点知识产权常识,真的不吃亏。
回到开头那个段子,那位朋友最后也没真去注册“降落伞”这三个字毕竟通用名称很难获得独占权。但他换了个思路,用了个更有记忆点的名字,结合独特的视觉设计,反而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色。这或许才是现代商业真正的玩法:不争一字之名,而赢人心之选。
有帮助(102)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