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条新闻挺火:一家做同城配送的小物流公司,因为名字好记、服务靠谱,短短两年就在本地打开了市场。可没想到,正当他们准备扩张时,却被另一家公司告了,理由是商标侵权。原来对方早就注册了类似的名字和LOGO。这事一出,不少同行都开始警觉起来原来跑运输、送快递,不光得会开车、懂调度,还得懂得保护自己的品牌。
这事儿也引出了一个很多人没太在意的问题:物流类企业到底该怎么获取商标?听起来好像只是挂个招牌的事,但其实这里面门道不少。
首先得明白,商标不是谁先用就归谁的,而是“注册在先”。也就是说,哪怕你从创业第一天就开始用某个名字,只要没去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正式注册,法律上就不一定认你。就像前面说的那家公司,虽然客户都叫他们“快达物流”,结果发现“快达”早被别人抢注了,最后只能改名重来,白白损失了一堆老客户。
所以第一步,想搞清楚自己能不能用这个名字,得先查一查。现在查商标很方便,在中国商标网或者一些正规的代理平台输入你想用的名字、图形,系统就会告诉你有没有人注册过,是不是在同类服务里已经存在相似的。比如你做的是快递服务,就得重点看第39类运输、物流相关,看看有没有“顺心达”“速必达”这种听起来差不多的。如果撞上了,最好换个名字,别抱着侥幸心理。
名字定了,下一步就是提交申请。你可以自己动手,也可以找专业的代理机构帮忙。自己办的好处是省钱,几十块钱就能搞定;但难点在于填写分类和服务项目时容易出错。比如物流服务涵盖很广,包括货物运输、仓储、配送、报关等等,每一项都要准确对应到具体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里。填错了,轻则被驳回,重则拿证后保护范围受限。
这时候,找个靠谱的代理机构反而更省心。他们熟悉流程,知道怎么描述服务才能最大程度覆盖业务范围。而且现在很多代理平台收费透明,几百块包全程服务,对初创企业来说性价比很高。
提交之后,就是等审查。这个过程一般要6到8个月。期间商标局可能会发“补正通知”或“驳回意见”,比如觉得你的名字太普通,缺乏显著性,像“全国通运”这种,谁都可以说自己全国都能运,不容易区分来源,就可能被要求修改或放弃。这时候及时回应、提供使用证据,有时候还能挽救回来。
一旦通过初审,商标会在官方刊物上公示三个月。这段时间如果没人提异议,基本上就稳了。最后拿到注册证书,你的品牌才算真正有了“身份证”。
当然,注册完也不是万事大吉。商标是有有效期的,十年一续展。到期不续,等于自动放弃。而且如果你连续三年没实际使用这个商标,别人还可以申请撤销。所以注册之后,记得在合同、车辆、工服、小程序这些地方实实在在地用起来,保留好使用记录,关键时刻能自证清白。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商标不分大小。不管是全国连锁的快递巨头,还是县城里一辆车起步的货运队,品牌都是资产。你看顺丰、京东物流,哪个不是从一个小名字做起的?他们早期也没少花心思在商标布局上。现在顺丰不仅注册了主品牌,连“顺丰优选”“顺丰冷运”这些细分服务都单独保护起来了,甚至把相似字形、读音的也一并注册,防止别人蹭热度。
反观一些小公司,总觉得“我们才起步,哪用得着搞这么复杂?”结果等客户多了、名气大了,才发现名字被人抢注,想买回来代价高昂,甚至被迫转型改名,多年积累的品牌认知一夜归零。
所以说,商标不是大企业的专利,而是每个想长久经营的物流企业都应该重视的基础动作。它不光是个名字,更是一种信任的载体。客户记住你,靠的是那个反复出现的标识;合作伙伴签合同,认的也是那个注册过的品牌主体。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服务质量差不了太多的时候,品牌就成了差异化的关键。而商标,就是品牌的法律外衣。早点注册,踏实经营,慢慢积累口碑,路才能走得远。
前两天刷朋友圈,看到那个被起诉的物流公司发了个动态:“新名字上线,老味道不变。”底下好多客户留言支持。看得出来,他们没放弃。只是这一课,交得有点贵。希望更多人能早点意识到:跑得再快,也别忘了给自己的名字上把锁。
有帮助(126)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