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在聊起创业开酒庄、做葡萄酒品牌的事儿。有人问:“我想注册个红酒商标,到底该归到哪一类?”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还真有不少门道。尤其现在越来越多小众酒庄、独立酿酒师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商标注册成了绕不开的第一步。
咱们先说总结:葡萄酒、红酒这类商品,在中国商标分类体系中属于第33类。这一类的全称是“含酒精的饮料啤酒除外”,主要包括各种蒸馏酒、发酵酒、葡萄酒、烈酒等。也就是说,只要是带酒精、能喝的酒类除了啤酒,基本都归在这里。
可能有人会问,啤酒不是也带酒精吗?怎么不算?这是因为啤酒在商标分类里被单独划到了第32类,主要涵盖不含酒精或低酒精的饮料,比如矿泉水、汽水、啤酒等。所以,如果你要做的是精酿啤酒品牌,那得去第33类之外的第32类注册。
为什么这个分类这么重要?举个例子,前阵子有个新闻挺火:一位云南的年轻酿酒师,自己种葡萄、酿红酒,品牌名字起得很有诗意,包装设计也花了大心思。结果产品刚上线电商平台,就被同行投诉商标侵权原来人家早就把名字在第33类注册了。虽然这位酿酒师是原创,但因为没提前查商标、没注册类别,最后不得不改名重来,前期宣传全打了水漂。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做酒类品牌,光有好产品还不够,知识产权保护得跟上。尤其是现在社交平台上,“小众红酒”“国产风土佳酿”这些概念越来越受欢迎,不少人看准了这个赛道想分一杯羹。这时候,一个独特的商标就是品牌的“身份证”。
不过,光注册第33类就够了吗?其实还不一定。很多创业者只盯着产品本身,忽略了配套服务。比如,你如果打算开品酒会、搞葡萄酒旅游、或者做线上直播卖酒,那就还得考虑注册其他相关类别。
比如说,如果你想通过直播带货卖红酒,那第35类就得加上。这一类管的是广告、销售、电商平台服务,简单说就是“怎么把酒卖出去”。现在很多酒商都在这一类做了防御性注册,防止别人抢注后反过来告你侵权。
再比如,你要是计划开一家葡萄酒主题餐厅,提供配餐和品鉴服务,那第43类餐饮住宿服务也得考虑进去。否则,别人拿你的名字开家“某某红酒餐厅”,哪怕酒不是你出的,品牌形象也可能被稀释。
还有些细节也值得注意。比如“干红”“半甜”“年份酒”这些词,听起来像是通用名称,按理说不能注册为商标。但如果组合得好,加上独特设计,还是有可能通过的。像前几年有个叫“醉鹅娘”的品牌,名字听着俏皮,还带点反差萌,就成功注册了,现在已经是不少年轻人买酒时会认的品牌。
另外,随着国产葡萄酒越来越受关注,宁夏、新疆、山东蓬莱这些产区也开始打“地域牌”。但要注意,像“宁夏葡萄酒”这样的地理标志,是受国家保护的,个人不能随便拿来当商标用。之前就有商家试图注册“贺兰山红酒”之类的名称,结果被驳回了。这类信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都能查到,建议注册前先花点时间摸清楚。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麻烦:注册个商标怎么这么多讲究?但换个角度想,这也说明整个行业在走向规范。以前大家喝酒更认进口大牌,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尝试国产精品,市场起来了,规则自然也要跟上。
其实不光是红酒,整个酒类消费都在变化。年轻人不再一味追求“洋气”,反而更看重风味、故事和体验。一个好的品牌名,配上靠谱的品质,再加上合规的商标保护,才能走得长远。
所以说,不管是想做个副业,还是认真投入酿酒事业,第一步先把商标类别搞明白,别让心血白费。第33类是基础,但根据你的商业模式,周边类别也得看看。花几百块钱查个商标,比将来花几万打官司划算多了。
现在不少地方还推出了商标注册补贴政策,有些园区甚至提供免费咨询。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多问问专业人士,少走弯路。毕竟,好酒也怕巷子深,名字对了,路才刚刚开始。
有帮助(344)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