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关于“旅馆商标注册该选哪一类”的讨论多了起来。不少刚入行的民宿老板、小型连锁酒店创业者都在问:开个旅店,名字起好了,LOGO也设计得挺有调性,但一到注册商标这步就犯了难到底该归到哪一类?有人图省事随便选了个类别提交,结果被驳回;还有人花了钱却没保护住核心业务,后期被人抢注,回头维权费时费力。
其实,这个问题看似小众,背后反映的却是服务行业品牌意识的提升。随着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回暖,从城市精品酒店到乡村特色民宿,越来越多经营者意识到:一个好名字、一个能让人记住的品牌,比地段和价格更能留住客人。而商标,就是品牌的第一道护城河。
那旅馆商标注册,到底属于哪一类呢?
根据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尼斯分类”,旅馆、酒店这类服务主要归属于第43类。这一类的核心是“提供食物和饮料服务;临时住宿服务”。具体来说,像“旅馆”“酒店”“民宿”“招待所”“度假村住宿服务”等,都明确列在第43类的服务项目中。
举个例子,如果你开的是“山水居客栈”,想把这个名字注册成商标,保护你在住宿服务上的使用权,那就必须在第43类中选择“430025 旅馆”或“430010 提供临时住所”这样的具体项目进行申请。这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不过,现实情况往往更复杂。比如,现在很多精品民宿不只提供住宿,还附带餐饮、下午茶、手作体验甚至本地导览服务。这时候,光注册第43类就不够了。
比如说,你家民宿主打“住宿+私房菜”,那饭菜做得再好吃,如果不把第43类中的餐饮服务也一并注册,别人照样可以在同区域用相似的名字开餐馆,蹭你的客流。更稳妥的做法,是在第43类里同时覆盖“餐厅”“咖啡馆”“酒吧服务”等子项。
另外,有些品牌还会延伸出周边产品。比如定制香薰、手工皂、文创帆布包,作为入住赠礼或单独售卖。这些实物商品就得考虑注册第3类日化用品或第21类家居用品。否则,哪怕你名字再响亮,别人也能拿去印在香薰瓶子上卖,你还告不了他。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线上运营。现在谁不做小程序、APP预订?如果你开发了自己的订房平台或会员系统,涉及软件服务,那最好也布局一下第9类科学仪器、手机应用软件和第38类通讯服务。不然,万一有人抢注了你的品牌名加上“订房”“酒店”之类的词做小程序,用户搜着搜着就跑别人那儿去了。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最近的一个案例。今年年初,浙江一位民宿主理人发现,自己经营多年的“云栖小筑”被外地一家公司注册成了第30类商标方便食品,还开始在线上卖“云栖小筑”品牌的糕点礼盒。虽然对方没开旅馆,但很多老客户误以为是她拓展的业务,结果收到货才发现味道不对。后来她走法律程序维权,耗时半年才部分解决。这件事也给不少同行提了个醒:商标保护要趁早,类别要打得宽一点。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类别都要盲目注册。全面布局固然安全,但成本也高。对大多数中小型旅馆或初创品牌来说,建议采取“核心+延伸”的策略:以第43类为核心,覆盖住宿和餐饮;再根据实际业务,补充1-2个相关类别。等品牌做大了,再逐步扩展防御性注册。
顺便说一句,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商标审查越来越规范,恶意抢注、傍名牌的现象受到严格限制。只要你合法使用、及时注册,基本权益是有保障的。而且从去年开始,商标注册流程进一步简化,线上提交、电子发文,效率提高了不少。很多地方还推出了小微企业商标补贴政策,注册成本比以前低了很多。
旅馆商标注册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次对品牌未来的规划。选对类别,不只是为了拿到那张证书,更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守住自己的名字和口碑。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让客人记住你叫什么,已经是一种本事;而能让这个名字始终属于你,才是真正的底气。
就像杭州西湖边一家开了十年的老青旅老板说的:“我们当年名字火了,结果隔壁新开的店直接叫‘新西湖青年旅社’,连字体都学我们。后来才知道没注册商标,打官司都没法打。现在不一样了,新品牌还没开业,商标先安排上,心里踏实。”
有帮助(320)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