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创业的朋友都在讨论商标注册的事。有人开了一家甜品店,名字起得挺有感觉,装修也花了心思,结果一查发现商标早就被人注册了,主打产品还不能用原来想好的品牌名,真是闹心。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餐饮、小吃、烘焙这类行业,最容易在商标上“踩坑”。而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搞清楚自己该注册哪一类商标。
说到商标分类,咱们国家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一共分为45个类别,第30类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但你日常吃的很多东西,其实都跟它有关。
第30类商标,简单来说,主要涵盖的是日常食用的调味品、谷物制品、方便食品、甜食以及咖啡、茶、可可等饮品。听起来有点抽象?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你早上吃的面包、包子、饺子,中午泡的速溶咖啡、袋泡茶,下午茶配的饼干、蛋糕、糖果,甚至火锅底料、五香粉、酵母这些调料,基本都属于第30类的保护范围。
比如最近有个新闻挺火的一家网红奶茶店因为没及时注册第30类商标,结果被同行抢注了类似的品牌名,连带他们家的联名款饼干也不能继续销售,最后不得不改名重来,损失不小。这说明,哪怕你主打的是饮品或服务比如第43类餐饮服务,只要涉及到预包装食品、甜点、茶包等可以带走的产品,第30类就绕不开。
再比如,现在很火的“低糖”“全麦”“植物基”概念食品,像全麦面包、燕麦棒、代餐粉这些健康零食,虽然打着新消费的旗号,但从法律分类上,它们依然归在第30类里。如果你做的是这类产品,不早点把商标注册好,一旦爆红,很可能被人“抄作业”。
那具体来说,第30类到底包括哪些项目呢?我们可以分几大块来看:
一是谷物类加工食品,比如面粉、米粉、面条、米线、粥、年糕、粽子、月饼这些传统主食或节令食品。现在很多地方特色小吃品牌化,像螺蛳粉、热干面、肉夹馍,也都需要注册第30类来保护自己的产品名称。
二是糖、蜜饯、甜食类,包括各种糖果、巧克力、果冻、蜂蜜、果酱等。像最近流行的“情绪糖果”“助眠软糖”,虽然是功能性食品,但外包装如果是独立销售的零食形态,也得靠第30类来护航。
三是咖啡、茶、可可及其代用品,比如速溶咖啡、茶叶包、奶茶粉、抹茶粉、巧克力饮料原料等。这里要注意,现煮咖啡、现场调制的奶茶属于第43类服务,但如果你卖的是可以带走的咖啡豆、茶包、冲饮粉,那就得靠第30类来保护。
四是调味品和发酵类辅料,比如酵母、发酵粉、小苏打、香辛料如花椒粉、五香粉、食用淀粉等。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但在食品生产中至关重要,很多企业都会专门注册这类商标,防止被仿冒。
五是方便食品和预制类主食,比如方便面、速食米饭、即食粥、冷冻水饺未烹煮状态等。随着年轻人“懒人经济”的兴起,这类产品越来越火,商标布局也得跟上节奏。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同一品牌如果涉及多种食品形态,最好多个类别一起注册。比如你开了一家烘焙店,既卖现烤蛋糕第43类服务,又卖包装好的曲奇礼盒第30类商品,还出联名款咖啡挂耳包也是第30类,那就得把第30类和第43类都拿下,才能全面保护品牌。
最近几年,随着国潮品牌和新消费品牌的崛起,第30类商标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像“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元气森林”这些品牌,早在起步阶段就把核心类别注册齐全了。反观一些小众品牌,光顾着做产品、搞营销,忽略了知识产权布局,结果市场刚打开就被“蹭名牌”的对手搅局,维权起来费时费力。
所以说,不管是开小吃店、做预包装食品,还是搞文创联名、开发伴手礼,只要你的产品能吃、能带走、能零售,第30类商标就值得认真对待。提前注册,不仅是保护品牌的第一步,更是为将来拓展产品线留足空间。
说到底,做生意就像种树,品牌是根,商标就是那层保护根系的土壤。别等到被人挖了墙角才后悔没早动手。尤其在食品这个高频消费领域,消费者认的是名字和味道,一旦品牌被冒用,多年心血可能一夜归零。所以啊,创业路上,该办的手续一样都不能少,第30类商标,真的马虎不得。
有帮助(3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