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商场的时候,发现身边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只是中老年人,连不少年轻人甚至小学生都架上了眼镜。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是现代人用眼习惯的变化手机刷得多了,户外活动少了,视力问题自然就找上门来。而随着人们对视觉健康越来越重视,眼镜也不再只是“矫正视力”的工具,慢慢变成了兼具时尚与功能的日常配饰。像一些明星出街,哪怕不近视,也喜欢戴一副墨镜或装饰性框架来凹造型。这种趋势也让整个眼镜行业愈发火热。
说到行业火热,就不得不提一个很多人不太注意但其实挺关键的问题:眼镜属于哪一类商标?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对于想开眼镜店、做品牌,或者打算注册自己设计的眼镜品牌的创业者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步。
根据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商标分类”,眼镜属于第9类。这一类别主要包括科学、导航、测量、摄影、光学仪器等商品。具体到眼镜,像我们日常佩戴的近视镜、老花镜、太阳镜,以及镜片、镜框、镜腿这些零部件,都在第9类的保护范围内。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注册一个眼镜品牌,比如“清眸”“视界先锋”之类的,就得在第9类提交申请。
不过,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更复杂一点。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买眼镜不只是为了看清楚,还希望它能防蓝光、抗疲劳、轻便舒适。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主打“智能护眼”“数码防护”的功能性镜片。这类产品虽然核心还是光学器件,但因为强调科技属性,有时还会搭配APP使用,记录用眼时长、提醒休息,这就可能涉及到其他类别了。比如带有蓝牙连接功能的智能眼镜,可能还需要在第9类基础上,额外注册涉及电子设备的子类。
另外,卖眼镜的服务端也不能忽视。你开一家眼镜店,提供验光、配镜、调整服务,这些属于“服务类”,对应的商标类别是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服务。虽然它不直接卖产品,但验光服务是配镜流程里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很多正规眼镜连锁品牌,比如最近频频出现在新闻里的宝岛眼镜、木九十等,都是同时注册了第9类和第44类,确保从产品到服务都受到法律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货眼镜品牌崛起势头很猛。像暴龙、帕莎这些原本做太阳镜的品牌,开始推出适合日常通勤的光学镜架,设计更符合亚洲人脸型,价格也比国际大牌亲民不少。还有一些新兴品牌走极简风、复古风,在小红书、抖音上靠种草迅速打开市场。这些品牌在起步阶段,基本都会优先布局第9类商标,防止被抢注或模仿。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包装和配件也算相关类别。比如你设计了一款特别的镜盒、擦镜布,甚至定制化的眼镜袋,这些如果作为品牌周边单独销售,可能还要考虑第21类家用器具或第18类皮具箱包。虽然看起来琐碎,但在品牌发展成熟后,这些细节恰恰能增强用户粘性。
其实,商标分类这件事,说到底是为了保护创新和消费者权益。你想啊,如果谁都能随便用“雷朋”这个名字出太阳镜,那消费者怎么分辨真假?品牌又凭什么为品质投入?正因如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商标注册审核也越来越严格。去年就有新闻报道,某地商家因未经授权使用知名品牌字体和标识被处罚,起因就是商标类别没搞清,踩了侵权红线。
回到我们普通人身上,了解“眼镜是第9类商标”这件事,不只是为了创业才需要。它其实提醒我们: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做品牌,背后的规则意识不能少。一副小小的眼镜,牵扯到设计、生产、服务、售后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法律归属。知道这些,不仅能避免踩坑,也能更理性地看待市场上的各种品牌宣传。
如今,眼镜早已不是单纯的医疗辅助工具,它融合了科技、美学和生活方式。而在这个多元发展的过程中,清晰的产权界定和规范的市场秩序,才是行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下次你戴上新买的镜框拍照发朋友圈时,或许可以想想:这副眼镜背后,可不止一个商标类别那么简单。
有帮助(81)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