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社会组织、社团活动的话题又热了起来。不少人关注到,一些在香港注册的社团开始在内地举办讲座、展览甚至公益活动,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些在香港合法注册的组织,能不能在大陆开展活动?普通人想参与或合作,会不会有风险?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
首先得明确一点:香港和内地虽然同属中国,但实行的是不同的法律体系。香港是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社团注册依据的是香港社团条例。也就是说,在香港注册一个社团,手续相对简便,只要符合当地法规、完成登记备案,就可以合法运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自动获得在内地活动的“通行证”。
根据内地相关法律法规,任何境外非组织包括港澳地区组织要在内地开展活动,必须遵守境外非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这部法律从2017年正式实施以来,一直是规范境外组织在华行为的重要依据。简单来说,哪怕你是从香港来的“正规军”,想在内地长期或大规模开展项目、募集资金、设立代表机构,都得先向公安机关申请登记或备案,找到对口的业务主管单位作为“挂靠方”,接受监管。
举个例子,去年有个在香港注册的文化交流协会,计划在广东几个城市办巡回艺术展。他们一开始以为拿着香港的注册文件就能畅通无阻,结果到了落地执行阶段才发现,场地租赁、宣传审批、资金进出等多个环节都需要额外报备。最后还是通过与本地文化馆合作,以“联合主办”的形式才顺利推进。这说明,合规路径存在,但需要提前规划、走对流程。
那是不是所有在香港注册的社团都不能在内地活动呢?也不是这么绝对。关键看“活动性质”和“持续程度”。如果是短期、临时性的交流活动,比如一场讲座、一次公益义诊,且不涉及、等敏感领域,通常可以通过内地的合作单位申报临时活动备案,操作空间相对灵活。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人文交流频繁,不少港资背景的教育、科技类社团都在深圳、珠海等地举办了创新论坛、青年创业营等活动,都是在合规框架下进行的。
不过这里要提醒一句:千万别图省事搞“隐形运作”。有些组织为了规避监管,采取个人名义签约、用私人账户收款等方式悄悄开展项目,这种做法风险极高。一旦被查实属于未经登记的境外组织擅自在华活动,轻则项目叫停、资金冻结,重则相关人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类似案例某环保团体打着“民间自发”旗号在西南地区组织调研,因未履行报备程序被责令整改,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那么,如果你真想推动一个跨境社团项目落地内地,该怎么办?建议分三步走:
第一,搞清定位。你的组织是纯公益?商业性质?还是混合型?不同性质对应的监管要求不一样。公益类通常更容易找到主管单位支持,而带有营利目的的,则需同时符合工商、税务等多方面规定。
第二,找“伙伴”。内地很多社会组织、高校、行业协会都具备承接合作项目的资质。与其单打独斗,不如寻找靠谱的本地合作伙伴,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资源共同申报活动,既能提高成功率,也能降低合规成本。
第三,主动沟通。别等到临门一脚才去问政策。可以提前联系所在地公安部门境外非组织管理办公室,了解最新动态。现在很多城市还开通了线上服务平台,提供咨询、预审服务,利用好这些渠道能少走弯路。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湾区融合发展不断深入,相关部门也在探索更便利的跨境协作机制。比如前海、横琴等地试点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港澳组织备案流程;部分城市对科技、文化类项目开通绿色通道。这些变化释放出积极信号:只要依法依规,交流合作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说到底,规则不是用来限制发展的,而是为了让合作更可持续、更安全。无论是出于情怀做公益,还是想拓展事业版图,尊重两地法律、守住合规底线,才是长久之道。毕竟,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有帮助(16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