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 134 2382 8883
  • 0755 29301734

芯片注册商标属于哪一类?

CHANHAICHANHAI2025年10月03日
业务资料
业务资料编号:325582
您好,关于芯片注册商***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获取

最近,芯片相关的话题又火了。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背后都离不开这个小小的“心脏”芯片。随着国产芯片产业的不断突破,像华为发布的新款手机搭载自研芯片、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上的进展等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大家对芯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家公司想把“芯片”两个字注册成自己的品牌商标,该归到哪一类呢?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冷门,其实挺有意思。

先说总结:在中国商标分类体系中,“芯片”本身作为产品名称,不能直接注册为通用名称的商标,但如果企业想围绕芯片相关的技术、产品或服务申请商标,通常会涉及多个类别,其中最主要的是第9类。

芯片注册商标属于哪一类?

第9类商标主要涵盖科学、导航、测量、信号传输、计算机硬件等领域的商品。具体来说,像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存储器这些实实在在的硬件产品,都属于第9类。比如我们熟悉的高通、英特尔、AMD这些国际大厂,他们的核心芯片产品商标基本都注册在这一类别下。国内的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企业也不例外。

不过,现代芯片的应用场景太广了,单一类别远远不够。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公司不仅生产芯片,还开发基于芯片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表、物联网模块,那它还得考虑注册第12类运输工具、第14类钟表或者第28类玩具、电子游戏装置等相关类别,以防别人蹭品牌热度。

再比如,现在很多芯片企业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或软件支持。这时候,第42类就派上用场了。这一类主要包括科技研发、软件设计、云计算、技术咨询等服务。像寒武纪、地平线这类专注于AI芯片和算法的企业,往往会在第42类注册商标,保护自己的技术服务品牌。

还有人可能会问:那“芯片”这两个字能直接拿来当商标吗?答案是很难。根据商标法规定,通用名称、描述性词汇一般不能注册为商标,因为它们代表的是一类产品,而不是某个特定品牌的标识。就像你不能把“手机”注册成自己的商标一样,“芯片”作为行业通用术语,缺乏显著性,大概率会被驳回。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机会。如果企业能通过长期使用让“芯片”这个词和自己的品牌强关联起来,形成独特的识别度,理论上可以尝试主张“第二含义”。不过这种情况极为罕见,成本高、周期长,一般企业不会走这条路。

说到这儿,不妨看看最近的实际案例。2025年底,有媒体报道称,某家新兴半导体公司在申请商标时,特意避开了“芯片”这样的直白命名,转而采用更具辨识度的英文音译或抽象词汇,并在第9类和第42类同时布局,形成保护网。这种做法既符合法规要求,又能有效防止侵权,算是比较聪明的品牌策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芯片技术向更多领域渗透,跨界注册也越来越普遍。比如用于医疗设备的传感器芯片,可能涉及第10类医疗器械;用于新能源车的动力控制芯片,则要关注第12类交通工具相关项目。甚至有些企业还会提前在第35类广告销售、第36类金融事务注册防御性商标,防止品牌被滥用。

总的来看,芯片虽小,背后的知识产权布局却一点都不简单。一个好的商标注册策略,不仅能保护技术创新成果,还能为品牌增值打下基础。尤其是在当前国产替代加速、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国芯片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不再只埋头搞研发。

前几天还有新闻说,一家专注车规级芯片的初创公司刚完成新一轮融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技术研发,我们也在加强品牌和知识产权投入,商标就是第一步。”这话听着朴实,其实很有远见。

所以说,别看注册商标这事看起来像是 paperwork,但它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身份定位和法律保护。对于芯片行业来说,技术是筋骨,品牌则是脸面。两者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您好,我是业务顾问-Bella

看完还有疑问?添加客服微信,获取详细的业务资料。

联系我们
微信客服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

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

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

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

宸海国际活动
嗨,想咨询什么业务?

我是李经理,擅长于香港公司注册、银行开户、税务合规、跨境电商等业务,电话:+86 134 2382 8883(微信同号)或加微信免费咨询。

微信客服

电话

国内:+86 134 2382 8883(微信同号)

香港:+852 54848704

深色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