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关于“扫帚也要注册商标”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悄然走红。事情起因是一位小商品店主在电商平台开店时,发现自家生产的竹扫帚因为没有注册商标,被平台要求下架整改。这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连扫帚这种日常用品,现在也得有品牌、有商标了?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如今,无论是大到家电汽车,还是小到一把扫帚、一个拖把,只要想在市场上长期经营、打造品牌,注册商标几乎成了标配。那么问题来了扫帚到底该注册第几类商标?它属于哪一类?
根据中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商标分类”,商品和服务被划分为45个类别,其中第1类到第34类是商品类,第35类到第45类是服务类。而扫帚作为一种清洁工具,它的商标注册主要归属于第21类。
第21类主要包括“家用或厨房用器具和容器”“梳子、刷子”“玻璃器皿、瓷器和陶器”等日用杂品。具体来说,这一类别涵盖了像拖把、簸箕、刷子、清洁用具这样的产品。扫帚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它正儿八经地被归入“非电力的清扫工具”范畴,属于第21类中的典型商品。
举个例子,如果你生产的是传统竹制扫帚、塑料扫帚,或者新型环保材质的扫地工具,只要它是用于家庭或公共场所清洁的物理清扫工具,那注册商标就必须选择第21类。如果还配套销售簸箕、垃圾夹、清洁布等周边产品,这些也都属于同一类别,可以一并纳入保护范围。
不过,现实情况往往更复杂一些。比如,现在很多企业推出的“智能扫帚”或“电动扫地刷”,虽然名字里带“扫帚”,但因为带有电机、电池等动力装置,功能上更接近吸尘器,这类产品就可能要归入第7类机械设备类。同样,如果扫帚只是你公司整体清洁解决方案中的一环,你还提供保洁服务,那还得考虑注册第37类清洁服务甚至第35类广告销售、电商运营来全面保护品牌。
这也不是随便说说。去年就有个案例:浙江一家老牌竹制品厂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生态扫帚,在线上销售火爆。但很快发现,有同行模仿包装、使用相似名称销售同类产品。由于他们提前在第21类注册了图文商标,最终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这件事在当地小商品圈里传开后,不少作坊主也开始主动咨询商标注册的事。
其实不只是扫帚,像拖把、抹布、垃圾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用品,近年来都出现了品牌化趋势。比如大家熟悉的“美丽雅”“茶花”“妙洁”等品牌,早早就完成了第21类商标布局,形成了从产品设计到品牌营销的完整链条。它们的成功也让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意识到:哪怕是一把扫帚,也能做出品牌价值。
当然,注册商标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选对类别只是第一步,还要注意商标的设计是否具有显著性,有没有和已有商标冲突。有些人图省事,直接拿产品形状或通用名称当商标,结果被驳回。比如“竹扫帚”三个字本身是产品通称,不能注册为文字商标;但如果加上独特的图形设计或品牌名,比如“清风竹扫”,就有机会通过审查。
另外,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不少做外贸的厂家也开始同步注册国际商标。按照尼斯分类标准,扫帚在大多数国家也属于第21类,提前规划有助于打开海外市场。像义乌的一些清洁工具出口商,就已经在欧美市场注册了本地化商标,实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说到底,扫帚要不要注册商标?答案越来越明确:要。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消费品市场,一个注册商标不仅是法律保护的“护身符”,更是消费者识别品质的“信任标签”。你以为卖的是扫帚,其实在卖的是干净、耐用、可靠的生活体验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响亮又受保护的品牌来承载。
所以,别再觉得扫帚太普通就不值得注册商标了。时代变了,连扫地这件小事,也可以有品牌、有态度、有尊严。
有帮助(285)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