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超市买巧克力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德芙的包装上印着“DOVE”,再一想,家里洗发水是多芬,瓶身上也是“Dove”。这下有点懵了:德芙和多芬,名字这么像,难道是一家公司?还是说背后有什么“亲戚关系”?带着这个疑问,我查了查资料,结果发现,它们还真有点渊源虽然吃的和用的八竿子打不着,但商标分类的逻辑,却悄悄揭开了品牌背后的门道。
先说总结:德芙Dove chocolate和多芬Dove soap确实是同一个品牌体系下的产物,都隶属于美国跨国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Unilever。不过,尽管名字相同、母公司一样,它们在法律和商业运作上却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品牌,各自注册在不同的商品类别中。这就得说到咱们今天要聊的重点商标分类。
商标分类,简单来说,就是把市场上所有商品和服务分成几十个“大类”,每个类别对应不同性质的产品。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尼斯分类Nice Classification,一共45个类别,前34类是商品,后11类是服务。比如第3类主要是日化用品,像洗发水、护肤品;第29类是食品,第30类则包括巧克力、糖果这类零食。这种分类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消费者混淆,也防止一个品牌“一家独大”,跨类抢注。
德芙巧克力注册在第30类,而多芬香皂、沐浴露这些日用品,则注册在第3类。正因为分属不同类别,哪怕名字都是“Dove”,也不构成商标冲突。换句话说,联合利华可以在食品领域用“Dove”卖巧克力,在日化领域用“Dove”卖洗护产品,互不干扰。这就像一个人有两个身份证,干不同的事,谁也不会认错。
其实这种“同名不同命”的品牌操作,在商业世界里并不少见。比如大家熟悉的“苹果”,一边是乔布斯创立的Apple Inc.,做手机电脑;另一边是英国的Apple Records,搞音乐唱片。两家曾因商标问题打过官司,最后达成共存协议毕竟一个卖电子产品,一个出专辑,消费者不会弄混。
回到德芙和多芬,它们的命名巧合其实还挺有意思的。据说,“Dove”这个词本身有“鸽子”的意思,象征和平与温柔。多芬用这个名字,是想传递“温和呵护”的品牌形象;而德芙当初取名时,据说灵感来自创始人研究室门口一位名叫“Dove”的助理,后来发现这个词还有“爱”的谐音Do you love me?,于是干脆借势营销,主打“纵享丝滑”的浪漫感觉。同样是“Dove”,一个强调洁净柔润,一个突出甜蜜顺滑,调性不同,但都挺会讲故事。
当然,这种跨类注册也不是随便就能玩的。如果两个产品太容易让人混淆,哪怕类别不同,也可能被认定为侵权。比如之前有个案例,某公司在第25类服装注册了“小米”,结果被手机厂商小米科技告了,法院最终支持小米,理由是“小米”品牌知名度太高,消费者很可能误以为有关联。所以,大公司布局商标时,往往还会进行“防御性注册”,就是把自家品牌名在多个不相干类别上都提前占坑,防止别人蹭热度。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最近的一条新闻:2025年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数据,全年商标注册申请量超过700万件,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品牌保护,尤其是跨界发展的公司,更会在商标分类上下功夫。比如一些网红食品品牌,火了之后立马把名字注册到化妆品、文具甚至宠物用品类别,以防被人抢注、搭便车。
这也提醒我们普通人:现在买东西,光看名字可不行。就像德芙和多芬,名字一样,但一个是甜到心里,一个是香到发梢,完全是两码事。下次逛超市,不妨多瞅一眼包装上的小字,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双胞胎品牌”的秘密。
其实,商标分类不只是法律条文,它更像是商业世界的“导航系统”。它让品牌能在各自的赛道上安心发展,也让消费者能更清楚地分辨自己要的是什么。德芙和多芬的故事,看似是个冷知识,背后却是现代品牌管理的智慧体现。
有时候想想,生活里的小疑惑,深挖一下还挺有意思。一块巧克力,一瓶沐浴露,名字撞了,却不打架,反而各自安好,各赚各的钱这大概就是商业社会的精妙之处吧。
有帮助(101)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