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关于景德镇陶瓷企业成功注册国际商标的新闻在业内引发热议。这家企业不仅把精美的青花瓷带到了海外展会,还通过正规渠道在多个国家完成了商标布局,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这件事让不少从事陶瓷行业的从业者开始关注一个问题:我们辛辛苦苦做的产品,怎么才能更好地保护起来?尤其是在申请商标时,到底该选哪些类别?
其实,很多人对商标注册的理解还停留在“起个名字、设计个logo、提交申请”这个层面,但真正关键的一步,是类别选择。选错了类,等于白忙一场。
以陶瓷制品为例,它看似只是一个大类产品,但在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却分散在多个类别里。如果不了解这些门道,很可能只在第21类注册了“陶瓷餐具”,结果别人在第20类用相同名字卖陶瓷摆件,你也没法维权。
那到底该怎么选?咱们一条条来说。
首先,最核心的类别是第21类。这一类主要包括家用或厨房用器具、容器,比如碗、盘、杯、壶、花瓶等日常陶瓷用品。只要是和吃饭、喝水、装东西相关的陶瓷器皿,基本都归在这里。如果你做的是日用瓷、骨瓷、艺术餐具这类产品,第21类是必选项,没有之一。
不过,光有第21类还不够。现在不少陶瓷品牌不只做实用品,还开发装饰性强的艺术品或家居陈设。比如手绘陶瓷雕塑、艺术挂盘、陶瓷灯座等等。这些产品虽然也是陶瓷材质,但功能更偏向装饰,这时候就得考虑第20类家具、镜子、相框、工艺品等。近年来,随着“新中式”家装风格兴起,很多设计师品牌把陶瓷元素融入空间美学,这类跨界产品越来越多,提前在第20类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再来看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陶瓷材料本身。如果你的企业涉及自主研发釉料、陶土配方,或者生产建筑用陶瓷砖、瓷砖、卫生洁具,那就要关注第19类。这一类涵盖非金属建筑材料,包括陶瓷砖、马赛克、瓷砖、陶管等。尤其是做工程定制或出口建材的厂家,必须在这个类别注册,否则一旦被人抢注,连工地上的瓷砖都不能贴自己的牌子。
还有就是卫浴产品。洗脸盆、马桶、浴缸这些虽然是陶瓷做的,但它们的功能属性更接近卫生设备,因此归在第11类照明、加热、冷却、卫生装置。像国内一些知名卫浴品牌,都是在第11类注册后,再延伸到其他相关类别的。如果你的产品线包含陶瓷洁具,这一类绝不能漏。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我能不能只注册一个类别,省钱省事?理论上可以,但风险很大。举个例子,浙江有家做茶具的小厂,当初只在第21类注册了商标,后来发现市场上有人用同样的名字卖陶瓷香薰炉,而且是在第20类合法注册的。因为两个类别不同,法律上不构成冲突,想维权都难。最后只能改名或打官司,费时费力。
另外,随着电商发展,很多陶瓷品牌开始做自有IP、联名款,甚至推出周边产品。比如印着品牌图案的帆布包、明信片、手机壳等。这时候,如果没在第14类珠宝钟表、第18类箱包皮具或第25类服装鞋帽提前布局,就可能出现自家图案被别人印在T恤上售卖的情况。虽然主体产品是陶瓷,但品牌的延展价值不容忽视。
还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文创热潮下,不少博物馆、艺术家与陶瓷品牌合作推出限量款。比如故宫文创联名瓷器、非遗传承人手作系列等。这类产品往往兼具收藏价值和文化属性,消费者买的不只是器物,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在第35类广告销售、电商平台服务注册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毕竟,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统一品牌形象,是建立用户信任的基础。
当然,除了主类别,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做全类或跨类防御性注册。特别是已经有知名度的品牌,防止被恶意抢注或“搭便车”。哪怕暂时不用,先把名字守住,未来拓展业务也更有主动权。
申请陶瓷制品商标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次品牌战略的落地。选对类别,就像给产品穿上合身的盔甲,既能防侵权,也能为将来留出发展空间。最近景德镇那家企业能顺利出海,背后正是专业的知识产权团队在支撑。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或许不需要那么复杂,但至少要明白:陶瓷不只是“锅碗瓢盆”,它的边界正在不断扩展,商标保护也得跟上时代的脚步。
有帮助(274)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