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聊起口腔护理的新趋势以前大家只知道刷牙要用好牙膏,现在连漱口水都开始讲究起来。有人每天早晚用一次,有人饭后必漱口,还有人出差旅行包里总带着一小瓶。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漱口水市场也悄然升温。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漱口水品类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三成,不少新兴品牌纷纷入局。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个刚创业做漱口水的朋友问我,“这东西注册商标该归哪一类?”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背后大有门道。
要搞清楚漱口水该注册哪类商标,得先了解咱们国家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这个表把所有商品和服务分成了45个类别,其中和日化用品关系最密切的是第3类、第5类和第35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第3类毕竟这里包括了牙膏、香皂、洗发水这些日常清洁用品。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
漱口水虽然用法上跟牙膏接近,都是口腔清洁产品,但从法律定义来看,它更偏向“医用或药用制剂”。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分类指南,如果一款漱口水主打杀菌、消炎、缓解牙龈出血等功能,尤其是含有氯己定、西吡氯铵等成分,那它就被划归为第5类药品、医用制剂及相关产品。这类产品在注册时不仅要考虑商标分类,还可能涉及医疗器械备案或特殊审批流程。
举个例子,去年国内某知名口腔护理品牌推出了一款主打“抑菌99%”的漱口水,在广告中强调其临床测试效果。结果在商标维权时发现,当初只注册了第3类,没覆盖第5类,导致竞争对手迅速推出类似功能产品,因对方注册了第5类而难以追责。这件事在业内引起不小震动,也让很多创业者意识到:功能宣称直接决定分类归属。
当然,并不是所有漱口水都要往第5类靠。如果你的产品定位是清新口气、日常护理,成分以薄荷、茶树油等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不涉及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功能描述,那注册第3类就足够了。比如市面上一些主打“约会必备”“火锅救星”的便携式漱口水,包装小巧、口味多样,走的是快消品路线,这类更适合放在第3类。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第35类广告销售类。虽然它不直接对应产品本身,但对品牌运营至关重要。比如你开了网店、做直播带货、开线下体验店,甚至只是授权别人销售你的产品,都需要第35类商标保护。现实中不少品牌吃了亏:商标注册了第3类,却被别人抢注了第35类,结果自己在电商平台开店都可能被告侵权。
说到这里,不妨看看最近的一个案例。今年初,广东一家新锐口腔护理品牌在推出漱口水前,特意请专业代理机构做了全面检索和布局,一口气注册了第3、第5、第35三类商标。他们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一开始觉得花这笔钱不值,后来发现同行有因为漏注册类别,被经销商抢注反过来索赔的,才知道提前规划多重要。”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漱口水商标到底该注册哪一类?答案是:看产品定位和宣传方向。如果是功能性、偏医疗用途的,第5类必不可少;如果是日常护理型,第3类是基础;而无论哪种,第35类都建议同步布局,避免后期商业拓展受限。
另外提醒一点,现在商标审查越来越严,名字也不能随便起。比如“口腔消毒液”“杀菌卫士”这类名称,容易被认为夸大宣传,可能导致驳回。最好选择有辨识度又不过于直白的名字,既便于传播,也利于通过审核。
说到底,漱口水虽小,背后的知识产权门道却不简单。尤其是在这个颜值经济、健康消费双轮驱动的时代,一个好产品配上完善的商标保护,才能走得更远。别等到火了才发现名字被人抢注,那时候再折腾可就费劲了。
有帮助(36)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