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关于“可下载的书籍注册商标属于哪一类”的讨论越来越多。随着电子书、有声读物、在线课程等数字的普及,不少作者、出版社甚至独立创作者开始关注起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尤其是当自己辛辛苦苦创作的上线后,却发现被别人盗用、仿冒,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光有版权还不够,还得考虑商标注册。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想为自家出品的电子书系列注册一个品牌名称,比如“城市夜读”或者“每日一章”,这个该归到哪一类商标呢?
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尼斯分类”,可下载的书籍属于第9类商品。具体来说,这一类别包括“可下载的电子出版物,即书籍、杂志、报纸的电子版本”,明确涵盖了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手段传播的数字化阅读材料。
举个例子,2025年底,某知名知识付费平台就为其主打的电子书专栏“深阅读计划”成功注册了第9类商标。这不仅保护了品牌名称不被他人抢注,也为后续推出系列音频、APP内购等打下了法律基础。这件事在业内引起不小反响,也让很多创作者意识到:原来一本电子书,不只是有版权就行,品牌也可以“持证上岗”。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很多人容易忽略:第9类主要保护的是“数字文件本身”的下载和传播。换句话说,如果你只是写书、出书,不涉及软件或硬件设备,那第9类基本就够用了。但如果你还开发了一个专门用来阅读这些电子书的APP,那可能还需要同时注册第42类涉及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
再进一步,假如你打算围绕这套电子书做推广、搞讲座、开读书会,那就得考虑第35类广告销售、第41类教育娱乐甚至第16类纸质印刷品。毕竟现在做,很少只靠单一形式打天下。像“得到”“樊登读书”这类平台,几乎都是多类别齐上阵,构建完整的品牌护城河。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我就是一个普通作者,写几本小说放在平台上卖,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吗?
其实不一定非得一步到位。对于个体创作者而言,先从第9类入手是最实际的选择。毕竟这是最直接关联你产品的类别。而且近年来,电商平台对入驻商家的品牌资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你在某平台开设数字书店,系统可能会提示你上传商标注册证。没有的话,轻则影响权重,重则被下架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更新了一批服务指南,特别强调了对“数字文化产品”的商标保护支持。其中提到,鼓励原创提供者积极申请相关类别注册,防止“傍名牌”“搭便车”现象。这也释放出一个信号:未来,数字的品牌化将成为常态。
当然,注册商标也不是万能的。它和版权是两回事。版权保护的是本身比如你的文字、插图;而商标保护的是名字、标识这些用来区分来源的符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曾经有一位网络小说作者,作品火了之后被人用同样的书名出了一套劣质改编书,销量居然还更高。后来才发现,对方早就把书名注册成了商标,虽然不同,但在消费者眼里很容易混淆。这就是典型的“赢了版权,输了品牌”。
所以,提前布局很重要。哪怕你现在只有一个小众读者群,只要名字有辨识度、有发展潜力,就可以考虑注册。费用也不高,个人申请一件商标,官费300元,代理机构一般也就千元左右,性价比相当不错。
最后提醒一点:选类别时别光看眼前。想想三五年后你想怎么发展?是继续深耕写作,还是转型做知识IP?不同的路径,对应的商标策略也不同。宁可现在多花点心思,也别等火了以后被卡脖子。
说到底,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写了什么,更在于谁写的、叫什么名字。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品牌名称,或许就是你作品最好的“身份证”。
有帮助(60)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