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创业者和小企业主都在为注册商标发愁。有人问:“我开了一家奶茶店,到底该选哪个类别?”也有人困惑:“我想做一款智能手环,是选第9类还是第10类?”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藏着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正确选择商标的类别。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填个表格嘛,随便选几个得了。”可现实没那么简单。选错了类别,轻则商标保护不到位,重则被别人抢注,自己反而用不了。最近就有新闻报道,一家网红咖啡品牌因为当初只注册了饮品相关的类别,结果发现有人在服装、文具上用了同样的名字卖周边产品,搞得消费者一头雾水,品牌形象也被稀释了。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开始没把类别想周全。
咱们国家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尼斯分类”,一共45个类别,前34类是商品,后11类是服务。比如你卖衣服,得选第25类;要是开餐馆,就得看第43类。听起来挺清楚,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商品和服务的边界并不那么清晰。
举个例子,现在流行的“预制菜”。它到底是食品第29类?还是餐饮服务第43类?或者是方便食品第30类?不同的理解,对应不同的类别。如果只注册了一个,万一别人在其他相关类别抢先注册,你就被动了。所以,选类别不能光看表面,得结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来判断。
再比如最近很火的AI健身镜。它本身是个硬件设备,属于第9类电子产品;但它提供的课程和训练服务,又涉及第41类教育娱乐;甚至配套的运动服饰还能关联到第25类。这种跨界产品,更需要多类别布局。有家公司就吃了亏,只注册了硬件类别,结果市面上冒出一堆同名的线上课程平台,用户一搜关键词,自家品牌反而排在后面。
那到底该怎么选?首先,核心业务必须覆盖。这是底线。如果你是做护肤品的,第3类化妆品必不可少;做手机的,第9类跑不了。这一类是“主战场”,不能漏。
其次,要考虑上下游和延伸场景。比如你开烘焙店,除了第30类糕点,第43类餐饮服务也得加上。万一以后想开放加盟、做培训,第41类教育培训也能提前布局。现在很多品牌都学聪明了,像某知名茶饮连锁,不仅注册了饮品、餐饮服务,连塑料杯、吸管这类包装材料第21类都一并拿下,防止别人蹭热度。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防御性注册。有些类别虽然眼下用不上,但为了避免被恶意抢注,可以适当提前占位。比如你做儿童玩具第28类,不妨顺手把童装第25类也注册了。这不是浪费钱,而是给品牌加一道保险。当然,也不必盲目铺开,毕竟每个类别都要收费,量力而行才是正道。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数字化趋势带来的新挑战。现在很多传统行业开始搞线上运营,比如理发店推出直播剪发课程,这时候第35类广告销售、第41类在线教育就得跟上。最近有家药铺上线了健康咨询小程序,结果发现“中医药”相关的服务类别早被人注册了,想改名又怕丢掉老客户,真是左右为难。
所以,选类别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起步时可以先聚焦核心类别,随着业务扩展,及时补充。有条件的话,最好找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帮忙分析,他们见得多,知道哪些类别容易踩坑。
最后提醒一点:别光盯着国内。如果你有出海计划,不同国家的分类规则略有差异,提前了解能少走弯路。像欧盟、美国都采用尼斯分类,但具体商品描述可能不一样,细节决定成败。
说到底,商标类别就像地基,打得牢,楼才能盖得高。别觉得这只是 paperwork,它直接关系到品牌的护城河够不够宽。花点时间理清楚,比事后补救划算多了。
有帮助(269)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