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开始关注起农产品品牌化的问题,尤其是像粳米这样日常离不开的主食。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合作社甚至企业开始琢磨着给自家的大米注册个商标,打出名号。但问题来了粳米商标注册到底该归到哪一类?
其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有不少门道。咱们先从一个新闻说起。今年年初,黑龙江五常市的一家大米合作社成功注册了“五常软香粳”商标,消息一出在当地农业圈里还挺轰动。他们不仅把产品包装升级了一番,还通过电商平台打开了销路。这背后,正是因为他们搞清楚了商标注册的关键:分类得对,才能走得远。
那商标注册到底分多少类?根据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目前共有45个类别,其中第1类到第34类是商品类,第35类到第45类是服务类。而像粳米这种可以直接食用的粮食,毫无疑问属于商品范畴。
具体来说,粳米应该注册在第30类。这一类主要包括咖啡、茶、糖、米、面粉、谷类制品等日常食品。其中,“米”就是明确列出的商品项目之一。所以,无论是粳米、籼米还是糯米,只要是作为成品米销售,都应该优先考虑第30类。
不过,这里也得提醒一句,光注册一个类别可能还不够。比如,有些企业不只卖大米,还做米糊、米线、即食米饭这类深加工产品。这些虽然也是米做的,但已经属于不同的细分项了。像即食米饭可能涉及第29类腌制食品、熟食,而米制冲调饮品则可能要同时注册第30类里的“粥”或“非医用营养品”项目。
再举个例子,江苏一家主打有机粳米的品牌,在注册时就一口气申请了第30类大米、第35类广告销售、电商平台推广和第31类新鲜农产品。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们不光在线下农贸市场卖,还在抖音、拼多多上直播带货。第35类正好保护他们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推广行为,防止别人抢注名字开个相似店铺混淆视听。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我种的是稻谷,还没加工成米,能不能注册?这种情况建议注册第31类,主要是未加工的农产品,比如活的动物、新鲜蔬果、原粮等。如果你是以种植户身份直接销售稻谷,那第31类更合适。但一旦加工成精米出售,核心类别就得转到第30类。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地域特色。像“盘锦粳米”“响水大米”这些带有地理标志的产品,除了普通商标,还可以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农产品地理标志”。这类保护不仅能提升品牌含金量,还能形成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前不久,吉林舒兰市就为其优质粳米启动了地理标志申报程序,目的就是让本地好米更有辨识度,避免外地米冒充。
当然,注册商标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很多人以为拿到证书就万事大吉,结果几年后发现别人用了类似名字也没法维权原因往往是当初没选对小项,或者保护范围太窄。比如你只写了“大米”,但别人卖“粳米”“生态米”“农家米”,法律上未必构成侵权。所以填写商品项目时,尽量写得具体又宽泛些,比如:“大米;粳米;有机大米;真空包装大米”等等,留足缓冲空间。
另外,现在国家对农业品牌的扶持力度不小,不少地方都有商标注册补贴政策。像浙江、福建等地,对首次注册农产品商标的主体给予千元以上的补助,有的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这对小农户来说是个好消息,花不了多少钱,就能给自家产品穿上“防护衣”。
说到底,给粳米注册商标,不只是挂个名字那么简单,它是品牌意识觉醒的第一步。如今消费者买东西越来越讲究“认牌子”,谁家大米包装上有清晰商标、产地信息、质量认证,谁就更容易赢得信任。尤其在电商平台,没有注册商标的产品连上架都困难。
所以,别看粳米是一粒粒的小东西,背后的品牌之路可不小。从选对类别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好米走出田间,端上更多人的餐桌。
有帮助(138)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