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杯“香蕉奶茶”在社交媒体上悄悄火了起来。不少年轻人打卡网红饮品店时,都会点上一杯金黄顺滑、奶香中带着果香的香蕉奶茶拍照发朋友圈。有人调侃:“这不是小时候家里煮的香蕉牛奶吗?”但别小看这杯看似简单的饮品,它背后可藏着不小的门道比如,你想开一家专卖香蕉奶茶的店,这个“香蕉奶茶”四个字能不能注册成商标?该往哪一类申请?这些问题可不是随便想想就能搞定的。
其实,关于食品类商标注册的问题,最近几年随着新茶饮行业的爆发变得越来越热门。天眼查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与“果味奶茶”“水果茶”相关的商标申请数量同比增长了近三成,其中不乏像“椰子灰”“桃气满满”这类名字俏皮的品牌。而“香蕉奶茶”作为一种细分口味,也逐渐被一些创业者盯上。不过,想把名字“占为己有”,得先搞清楚该往哪个类别提交申请。
根据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商标分类表”,餐饮类和食品类商标主要集中在第29类、第30类和第32类。具体到“香蕉奶茶”,咱们得一步步拆解来看。
首先,如果只是把“香蕉奶茶”作为一杯现制饮品来卖,比如你在商场里开个档口,现场调制、即买即饮,那核心应该落在第43类餐饮住宿服务。这一类专门针对提供食物和饮料的服务场所,包括咖啡馆、茶馆、流动饮食供应等。换句话说,你注册的是“提供香蕉奶茶服务”,而不是产品本身。像喜茶、奈雪的茶,它们的核心商标大多布局在第43类。
但如果你不只想做线下门店,还打算把香蕉奶茶做成预包装饮料,比如瓶装、盒装,能在超市或电商平台上架销售,那就得考虑第32类不含酒精的饮料。这一类涵盖碳酸饮料、果汁、植物蛋白饮料等,预包装的奶茶冲剂或即饮型饮品都归在这里。举个例子,如果某品牌推出了“香蕉味奶茶浓缩液”,主打居家冲泡,那第32类就是必选项。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想把“香蕉奶茶”做成速溶粉、固体饮料,方便消费者自己加水冲调。这时候就得关注第30类方便食品。这一类包括咖啡、茶、可可、糖、蜂蜜以及各种调味茶和固体饮料。像市面上常见的“珍珠奶茶粉”“抹茶拿铁粉”基本都注册在这个类别下。所以,如果你的产品形态是粉末状,第30类就不能漏掉。
当然,聪明的商家往往不会只注册一个类别。比如,有的品牌一边在第43类注册“香蕉奶茶”用于门店经营,同时也在第30类和第32类分别保护自己的预包装产品,形成“全链条”防御。毕竟,谁也不想辛辛苦苦打出名气,结果被人抢注了商标,反过来告你侵权。
值得一提的是,光选对类别还不够。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对商标的审查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直接描述产品原料或口味的词汇。像“香蕉奶茶”这种由常见食材组成的名字,容易被认为缺乏显著性,可能被驳回。怎么办?可以尝试加上有辨识度的前缀或后缀,比如“蕉个朋友”“奶香香蕉铺”等,既保留了“香蕉奶茶”的联想,又增加了独创性,提高通过率。
还得注意有没有“撞名”风险。通过中国商标网查询发现,截至2025年初,已有多个包含“香蕉奶茶”字样的商标申请记录,分布在不同类别中。虽然部分因缺乏显著性被驳回,但也有一些成功注册的案例,说明只要设计巧妙、使用得当,并非完全不可行。
说到底,无论是想开一家小店,还是打造一个品牌,“香蕉奶茶”不只是个好喝的搭配,更是一场关于知识产权的“提前布局”。就像最近广州一家新锐茶饮品牌,在推出季节限定款香蕉燕麦奶之前,就早早把相关名称在第30、32、43类全部注册,还设计了专属IP形象,避免日后被动。
一杯小小的香蕉奶茶,从口感调配到品牌命名,再到法律保护,每一步都不简单。它不只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商业思维的体现。下次当你捧着一杯温热的香蕉奶茶,不妨多想一想:这杯子里,除了奶香和果香,或许还藏着一个创业者的用心和远见。
有帮助(46)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