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贵州的“黔鱼”成了不少人关注的焦点。不是因为某条鱼突然火了,而是因为“黔鱼”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业者盯上。随着贵州生态渔业的发展提速,像草鱼、鲤鱼、鲟鱼这些产自山泉水域的优质水产品,逐渐打出了名气。而“黔鱼”这个名称,也慢慢从一个地域性称呼,演变成潜在的品牌资产。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想注册“黔鱼”作为商标,该选哪一类?这可不是随便填个类别就能搞定的事儿。搞错了类别,不仅白花钱,还可能被人抢注,以后自己用都得小心翼翼。
咱们先来看看商标分类的基本情况。中国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尼斯分类”,一共45大类。其中,第29类和第31类,是跟“鱼”最相关的两个类别。
第29类主要涵盖加工过的食品,比如腌制、风干、冷冻、罐头等形态的鱼制品。如果你打算做“黔鱼腊味”“黔鱼罐头”或者“即食黔鱼片”,那这一类就必须注册。近年来,贵州不少企业开始布局预制菜市场,比如贵阳一家主打生态鱼料理的公司,就在2025年注册了“黔鱼味道”在第29类下的多个子项,包括鱼干、熏鱼、调味鱼块等。这说明,加工类水产品已经进入品牌化阶段,提前占位很关键。
而第31类,则是未加工的活体动物、新鲜农产品这类。如果你是养鱼户或合作社,主打“鲜活黔鱼直供”“现捞现发”,那注册第31类就更合适。这一类保护的是原始状态的水产品,不涉及深加工。举个例子,2025年初,遵义一家生态渔业基地成功注册了“黔山鱼源”商标,覆盖的就是第31类中的“活鱼”“鲜鱼”等项目。他们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现在消费者认品牌,光说‘我们是贵州的鱼’不够,得有商标,有身份。”
当然,光注册这两个类别还不够。如今做品牌,讲究的是全链条保护。比如,如果你想开一家以“黔鱼”为主题的餐厅,那就得考虑第43类餐饮服务;要是打算在网上卖鱼,做电商直播,第35类广告销售也得拿下;甚至未来要做文旅融合,搞个“黔鱼垂钓园”或者研学体验,第41类教育娱乐也可能用得上。
这里还得提醒一句:别以为名字带“黔”就是贵州人专属。商标法只看申请先后,不看地域归属。前两年就有外省公司试图注册“黔辣”“黔茶”等字样,引发争议。所以,本地企业更要主动出击,别等到别人把名字抢注了,才想起来维权。
另外,“黔鱼”这个词本身有一定通用性,直接注册纯文字商标难度较大。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地名+产品名的组合审查比较严格,容易被认为缺乏显著性。怎么办?可以加图形设计,比如融入苗绣元素、山水轮廓,或者改用谐音、变形字,像“黔渔”“黔予鱼”等,提高通过率。贵阳一家设计公司去年就帮客户做了个“黔鱼跃龙门”的图形标,结合了龙舟纹样和水墨鱼影,顺利拿到了注册证。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政策层面的支持。贵州省近年来大力推动“地标品牌”建设,对区域公用品牌给予补贴和指导。比如“贵州绿茶”“从江香猪”都是成功案例。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黔鱼”地理标志商标,但部分县市已在筹备,比如铜仁的“梵净湖鱼”、黔东南的“稻花鱼”,都在走申报流程。一旦获批,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授权使用,形成合力。
归根结底,注册商标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品牌长跑的第一步。选对类别,等于给未来的业务留足空间。对于想靠“黔鱼”闯市场的创业者来说,与其纠结“能不能注册”,不如早点行动,在核心类别上先把位置占住。毕竟,好名字不等人,市场更不等人。
现在打开电商平台搜“黔鱼”,已经能看见不少带标的产品在售。有的包装精美,有的故事讲得动人,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品牌投入。也许再过几年,“黔鱼”不再只是一个产地标签,而是一个让人信任、愿意买单的名字。那时候回过头看,最早动手注册商标的人,早就走在了前头。
有帮助(15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