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聊起开茶馆、做茶叶电商的事。有人问我:“我想注册个茶叶品牌,商标该往哪个类别申请?”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有不少门道。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喝茶,从传统的绿茶、红茶到新式茶饮、冷泡茶,市场越来越热闹,商标注册也成了创业者绕不开的一环。
说到茶叶商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肯定归“食品类”啊!这没错,但不够准确。根据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尼斯分类”,茶叶属于第30类,具体是3002群组,涵盖“茶、用作茶叶代用品的花或叶、冰茶、茶饮料”等。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卖茶叶本身,无论是散装还是包装好的干茶,注册第30类就对了。
但现实往往没那么简单。举个例子,去年有个朋友开了家主打“东方美学”的茶品牌,不仅卖茶叶,还搭配茶具、香薰、手账本一起销售。结果他只注册了第30类,后来发现别人抢注了他的品牌名在第21类家用器皿、茶具上,搞得他自己想出周边产品都得绕着走。这事儿当时在小红书上还被不少人讨论过,提醒大家别踩坑。
所以,光注册第30类够不够?答案是:看你想做什么。如果你的品牌未来可能延伸到茶具、茶叶罐、保温杯这类东西,那第21类就得提前布局;要是还想做茶味糕点、茶味糖果,那第30类里的3006群组咖啡、可可、糖、米、食用淀粉等也得考虑;甚至第32类的“不含酒精的饮料”也得留意,毕竟现在很多瓶装即饮茶、气泡茶饮料也打着品牌旗号在卖。
更复杂的是,现在新式茶饮太火了。像前段时间爆火的某“竹筒茶”,虽然本质还是茶叶,但因为搭配了竹筒容器和沉浸式体验,很快就有商家在第43类餐饮服务、茶馆、流动饮食供应注册了相关商标。这就意味着,哪怕你卖的是同样的茶叶,如果要用“某某竹筒茶”这个名字开店,也可能侵权。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包装设计和品牌名称。有些创业者以为只要商标注册了,名字和包装就能随便用。其实不然。比如“小罐茶”这个品牌,除了在第30类注册了核心商标,还在第16类印刷品、包装纸保护了自己的包装样式。这样一来,别人就算换个名字,模仿它的金属小罐包装,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那怎么避免这些麻烦?建议是:先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你是纯卖茶叶?还是想做品牌连锁?有没有可能做联名款或周边产品?根据未来的方向,提前把相关类别都注册了。虽然多注册几个类别要多花钱,但比起后期被抢注、打官司的成本,这点投入根本不值一提。
顺便说一句,最近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在优化商标审查流程,打击恶意抢注行为。比如今年初就驳回了一批抢注热门影视剧、网红食品名称的商标申请。这对正规创业者来说是个好消息说明市场环境正在变好,只要你早点行动、规范操作,品牌权益是能得到保障的。
其实不只是茶叶,很多传统行业在品牌化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问题。以前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才发现,“好茶也怕注册晚”。我认识一位云南普洱茶农,种了二十多年茶,去年才想起注册商标,结果发现早就被人抢注了。现在他只能用自己的名字重新打品牌,前期推广特别吃力。
所以说,做茶不仅是手艺活,也是商业活。从采摘、炒制到包装、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影响最终的口碑和价值。而商标,就是品牌的第一道护城河。它不 flashy,也不直接带来销量,但关键时刻能救命。
回头想想,一杯茶的背后,其实藏着很多看不见的功夫。我们喝的是滋味,创业者拼的却是细节。下次当你捧起一杯好茶,不妨也琢磨一下:这牌子,注册在哪个类目?背后的主人,是不是早就把路铺好了?
有帮助(194)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