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在关注一个看似小众但其实挺有意思的话题“建兰”这个名称到底该注册在商标的哪一类?这事听起来像是企业法务或者知识产权代理人才会操心的问题,但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比如你买了一款叫“建兰”的茶叶、护肤品,甚至是一盆兰花,结果发现市面上有好几个不同品牌都在用这个名字,这时候你就得琢磨:这名字到底归谁管?谁先注册的?有没有侵权?
先说说“建兰”是什么。建兰,是兰花的一种,学名叫 Cymbidium ensifolium ,在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一带广泛种植,因最早在福建建瓯等地被大量栽培而得名。它花香清雅,叶片修长,深受养兰爱好者喜爱。每年夏天开花,素有“夏兰”之称。因为文化寓意好象征高洁、典雅,建兰常出现在文人书房、庭院景观中,也成了不少品牌取名的灵感来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家公司想把“建兰”作为品牌名推向市场,应该注册在商标分类中的哪一类呢?
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商标分类”,目前共有45个类别,其中1-34类是商品类,35-45是服务类。具体到“建兰”,这就得看你想拿它来做什么产品或服务了。
如果你是一家卖兰花苗、园艺植物的公司,那显然要注册在第31类新鲜的植物、种子、花卉等。这一类专门涵盖农业、园艺、林业用的活体动植物及相关产品。比如你开了一家线上兰花专卖店,主打“建兰优选”,那不注册31类,别人就能抢注,到时候你反而不能用了。
但现实中更多人打的是“品牌延伸”的主意。比如,有人看到建兰的文化气质,干脆推出一款叫“建兰”的香水或护肤品。这时候就得看第3类日化用品,包括化妆品、洗发水、香水、牙膏等等。近年来,国风美妆兴起,不少新锐品牌喜欢从传统植物中找命名灵感,“建兰”清新淡雅的名字正好契合这类产品的调性。像前阵子某国产香氛品牌就推出了“山房十二韵”系列,其中一款以兰花为主题,虽未直接叫“建兰”,但思路如出一辙。
还有些跨界玩法更有趣。比如有人开了一家主打东方美学的茶馆,名字就叫“建兰茶事”,提供茶饮、点心和文化体验。这种情况下,除了第30类茶、糕点等食品,还得考虑第43类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如果不把这两类都注册了,万一有人在别的城市开个“建兰茶馆”做连锁,品牌混淆就在所难免。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文旅融合”成为趋势,一些地方开始尝试把本地特色植物打造成区域公共品牌。比如福建某地曾推动“建兰之乡”建设,鼓励农户统一品牌销售兰花及相关衍生品。这时候,地方或行业协会可能会集体注册地理标志或集体商标,覆盖多个类别,形成保护网。这也提醒我们,商标注册不只是企业的事,有时候也关系到地方产业的整体发展。
当然,注册类别也不是越多越好。商标申请要收费,每多一类就得多交一份钱,而且后续维护也得持续投入。更重要的是,商标核准后如果连续三年没有实际使用,别人可以提出“撤三”申请,导致商标被撤销。所以很多企业会选择“核心+防御”策略:先把主营业务相关的类别注册了,再视情况在关联领域布局。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使你在某一类注册了“建兰”,也不代表你能完全垄断这个名字。比如你在第3类注册了化妆品类的“建兰”,别人依然可以在第25类服装鞋帽或第16类纸制品申请同名商标,只要不构成近似、不会引起公众混淆,就有可能通过审查。这也是为什么大品牌常常搞“全类注册”像华为、小米这些企业,恨不得45类全拿下,为的就是防止被人蹭名气。
回到最初的问题:建兰商标注册哪一类?答案其实很灵活看你拿它干什么。种花的去31类,做香水的去3类,开茶馆的盯住30类和43类,要是还想出书、办展览,说不定还得看看第16类印刷品和第41类教育娱乐。关键是要有前瞻性,别等到品牌火了才想起补救,那时候可能已经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说到底,一个名字背后,藏着的是品牌的未来布局。建兰虽是草木,但在商业世界里,也能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有帮助(221)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