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旗银行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稀土行业的研报,直言“稀土价格仍有上涨空间”,并指出整个行业正迎来一个“结构性重估期”。这一观点在业内引发不小关注。毕竟,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从手机、电动车到风力发电机、精密机床,几乎现代科技的每个角落都离不开它。而中国,正是全球稀土产业链最完整、产量最大的国家。
你可能觉得稀土离生活很远,但它其实早就悄悄融入了日常。比如你手里的智能手机,里面的摄像头模组、震动马达都用到了稀土元素;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更是高度依赖钕铁硼这类高性能永磁材料而这其中的关键成分,就是稀土中的镨、钕。随着全球绿色转型提速,电动车、风电等产业爆发式增长,对稀土的需求也在水涨船高。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2025年以来,氧化镨钕、金属铽等主流稀土品种的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尤其是进入2025年,尽管中间有过短暂回调,但市场情绪依然偏强。这背后,不只是短期供需变化,更是一场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
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推进稀土资源的整合与规范化管理。早些年,由于开采门槛低、监管不严,部分地区出现过滥采乱挖的现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家通过组建大型稀土集团、加强采矿权集中管理、打击非法开采等手段,逐步建立起更加有序的供应体系。
以北方的包头和南方的赣州为代表,两大稀土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升级。比如,包钢股份旗下的白云鄂博矿,作为全球最大稀土原料基地之一,正在推进智能化开采和绿色冶炼技术。而在江西赣州,当地推动“矿山变园区”的转型路径,把分散的小企业整合进现代化产业园,统一处理尾水尾渣,环保压力大大缓解。
这种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市场的定价逻辑。以前,稀土价格常常受小作坊式生产冲击,供过于求时价格暴跌,一哄而上又导致资源枯竭。现在,随着供给端趋于稳定可控,市场开始更多反映真实需求和技术附加值。这也正是花旗所说的“结构性重估”不是简单的涨价,而是整个行业价值被重新认识和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进步也在推高稀土的“含金量”。过去我们主要靠卖原料,但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往下游延伸。比如中科三环、宁波韵升这些公司,已经能生产高端永磁体,直接供货给特斯拉、西门子等国际大厂。国产替代的步伐加快,也让国际市场对中国稀土产品的依赖进一步加深。
与此同时,海外布局也在悄然展开。虽然目前全球90%以上的中重稀土加工仍集中在中国,但近年来,像澳大利亚的莱纳斯Lynas、美国的MP Materials等企业也在努力重建本土供应链。不过现实是,分离提纯环节技术门槛高、污染治理难,短期内很难形成有效竞争。这意味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固。
当然,价格上涨也带来一些隐忧。对于下游制造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上升是个实实在在的压力。但换个角度看,这也倒逼行业加快创新比如开发低稀土甚至无稀土电机技术,或者提升回收利用率。事实上,目前我国废旧电子产品中的稀土回收率还不足10%,潜力巨大。未来谁能在循环利用上跑出加速度,谁就有可能掌握新的主动权。
资本市场显然已经嗅到了风向。今年以来,A股稀土板块多次异动,部分龙头企业估值明显修复。投资者不再只盯着短期业绩,而是更关注企业的技术储备、一体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说明,市场正在用脚投票,认可这个行业从“资源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型的趋势。
说到底,稀土的故事不只是关于涨价,更是关于中国制造业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登的缩影。当一块矿石不再只是按吨卖,而是变成高精度磁材、核心零部件,它的价值自然会被重新定义。而这一次,我们不再是被动跟随者,而是规则的参与者甚至制定者之一。
站在今天的节点看,稀土或许正处在新一轮成长周期的起点。政策支持、需求拉动、技术突破多重因素交织,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领域,逐渐走向舞台中央。未来的工厂、城市乃至生活方式,可能都将因这些“不起眼”的元素而悄然改变。
有帮助(16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