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在聊起开茶楼或者咖啡厅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看似简单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注册商标到底该归到哪一类?尤其是看到新闻里有人因为商标类别选错,结果品牌刚起步就被别人抢注,心里难免打鼓。其实,这事儿还真得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个最近的新闻吧。今年年初,杭州一家网红咖啡馆“山野集”发现,自己用了好几年的品牌名字,居然在第43类服务上被人抢先注册了。虽然他们实际经营多年,但由于早期没及时注册商标,维权起来特别被动。最后花了不小代价才把商标拿回来。这件事在小红书和微博上还引发了不少讨论,很多准备创业的人都开始重视起商标注册的问题。
那回到正题茶楼、咖啡厅注册商标,到底属于哪一类?
按咱们国家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的规定,餐饮类服务主要集中在第43类。这一类具体包括“提供食物和饮料服务”“临时住宿”等。像茶楼、咖啡厅、餐厅、酒吧这些,只要你是开门迎客、提供现制饮食服务的,基本都归在这里。所以,如果你打算开一家主打堂食体验的茶馆或咖啡店,第43类是必须注册的核心类别。
但光注册第43类就够了吗?不一定。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开咖啡厅,不光卖咖啡,还顺带卖自家烘焙的咖啡豆、挂耳包、甚至联名款杯子、帆布袋。这时候就得注意了你卖的这些实物商品,可就不在第43类里了。比如咖啡豆、茶叶属于第30类;杯子、马克杯这类器皿属于第21类;而帆布袋、T恤这些周边产品则要注册第25类。如果不提前把这些类别也保护起来,很可能哪天你火了,别人就拿着你的名字去卖周边,你还拦不住。
再来看茶楼。有些传统茶楼除了喝茶,还会组织茶艺培训、文化讲座,甚至推出自己的茶礼盒做线上销售。这种情况下,除了第43类的服务商标,还得考虑第41类教育、培训、第30类茶叶、茶粉甚至第35类广告、线上线下零售。不然,别人用你的品牌开培训班,或者在网上卖“同款茶礼”,你就只能干瞪眼。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我是不是要把所有相关的类别全注册一遍?理论上可以,叫“全类注册”,很多大品牌都是这么干的。但对于小本经营的创业者来说,成本太高,也没必要。更现实的做法是“核心+延伸”策略:先把第43类拿下,确保主营业务不受影响;再根据自己的商业模式,选一两个关键延伸类别同步注册。
另外,取名字也得小心。前阵子有个挺火的案例:成都一家叫“雾里”的咖啡馆,开业不到半年就收到律师函,说这个名字已经被注册在第43类了。原来是一家连锁茶饮品牌早早就把“雾里”“云间”这类文艺名字批量注册了。虽然最后双方协商解决了,但也提醒大家:起名字别光顾着好听,得先查查商标数据库,避免踩雷。
其实,不只是新开的店要注意这个问题,一些也在加强商标布局。比如广州某家百年茶楼,去年一口气补注册了多个类别,包括茶点食品、文创产品,甚至还把拼音和字体设计也单独做了版权登记。说白了,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了,谁都不想辛辛苦苦打出的名气,最后给别人做了嫁衣。
开茶楼、咖啡厅,注册商标不是走个过场的事。第43类是基础,但得结合自己的实际业务想长远一点。如果只是单纯提供堂食服务,重点保护第43类就行;但如果涉及产品销售、品牌延伸,就得提前把相关类别也安排上。最好在开店初期就找专业代理机构做个全面检索和规划,花几千块买个安心,总比以后花几万打官司划算。
现在创业不容易,每一步都得稳当点。名字起好了,装修弄美了,产品打磨精了,别最后因为一个商标问题,让心血打了水漂。毕竟,品牌这东西,一旦立住了,就是最值钱的资产。
有帮助(29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