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返程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讨论又热了起来。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数据发布后,不少人看到“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这类时,心里不免打个问号:我们不是一直在吸引外资吗?怎么反而少了?其实,这里面就藏着一个常被误解但非常关键的概念返程投资。
那么,返程投资到底是什么?它和我们通常理解的“外国企业来华投资”是一回事吗?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说清楚。
先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去年有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一家控股公司,然后通过这家公司引入了来自美国、新加坡等地的投资基金。看起来像是典型的“外资进入中国”,但实际上,这家开曼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还是中国的创始人团队。钱绕了一圈,最终又投回了国内的实体业务。这种操作,就是典型的返程投资。
专业点说,返程投资Round-trip Investment,指的是由中国居民或企业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再通过这家公司将资金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形式投回中国境内企业的行为。简单讲,就是“自己的钱出国转一圈,再以‘外资’身份回来”。
你可能会问:何必这么折腾?直接在国内融资不就行了?
这背后,其实有一套现实逻辑。首先,很多科技类、互联网类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对盈利要求高、上市门槛严,很难拿到大额融资。而海外资本市场,比如美股、港股,更看重增长潜力和用户规模,对亏损企业也相对包容。于是,不少企业选择搭建“红筹架构”或“VIE架构”,在境外设立主体,方便引入国际资本,也为未来海外上市铺路。
但问题来了:钱融到了,怎么拿回来用?这就需要走FDI通道。于是,原本属于中国创始人的资金,经过离岸公司注入国内运营实体,摇身一变成了“外资”。统计上,这笔钱就被记入了中国的FDI数据。
所以你会发现,有些所谓的“外资企业”,实际控制人是中国人;有些“外资项目”,技术和管理也全在国内。它们本质上是中国资本的“出口转内销”。
那返程投资是好是坏?
不能一概而论。从积极角度看,它确实帮助了很多创新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像早年的阿里巴巴、腾讯,后来的小米、拼多多,几乎都走过类似的路径。没有这种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可能就没有今天这些全球知名的中国企业。
而且,返程投资也让中国的FDI数据看起来更“漂亮”。在招商引资的考核体系下,地方往往看重外资规模,而返程投资正好能“充数”。某种程度上,它成了连接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桥梁。
但问题也不少。最明显的一点是虚增外资规模。如果大量FDI其实是“自己人的钱”,那我们对外资依赖程度的判断就可能失真。比如2025年数据显示,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8%,但如果剔除返程投资的部分,真实的外来资本流入可能下滑得更厉害。这提醒我们:看数据不能只看表面。
返程投资还涉及税务筹划、外汇监管等问题。虽然大多数企业是合规操作,但也存在个别利用政策差异进行套利的情况。比如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规税务负等。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税务总局也在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尤其是对“空壳公司”和异常资金往来保持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比如沪港通、深港通、科创板引入同股不同权等制度创新,越来越多企业不再非得“走出去再回来”。一些原本计划赴美上市的公司,开始转向港股或A股。这意味着,未来返程投资的比例可能会逐步下降。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消失。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天然追求效率和灵活性。只要境内外市场存在制度差异,企业就有动力寻找最优路径。关键是如何在支持企业发展与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说到底,返程投资只是一个工具,本身没有对错。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和使用它。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必觉得这是“钻空子”,它更多反映的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适应与突围。而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则需要更精准地识别真实外资,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真外资”愿意来、留得住。
如今,无论是新能源、人工智能,还是生物医药,中国企业的出海与回归早已成为常态。钱的流向越来越复杂,但目标始终清晰:让资源流向最有活力的地方。返程投资,不过是这场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有帮助(19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