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茅台又上热搜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涨价,也不是因为“一瓶难求”,而是因为它要搞文创了。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期申请注册了“茅台文创”商标,涵盖范围包括服装、玩具、艺术品、文化用品等多个类别。消息一出,网友瞬间炸锅:“以后穿印着飞天仙女的T恤上班?”“送礼直接送个茅台盲盒?”
这事儿乍一听有点魔幻,但细想其实挺合理。如今国潮兴起,越来越多传统品牌开始跨界玩创意,从故宫口红到敦煌联名款,文化IP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而茅台作为中国白酒界的“顶流”,坐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这时候出手布局文创赛道,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其实,茅台在文创这条路上早有动作。早在几年前,它就推出了生肖纪念酒,每年一款,设计精美,限量发售,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有些年份的生肖酒甚至在二级市场被炒到原价数倍。后来又陆续推出过茅台冰淇淋、茅台巧克力,虽然口味评价褒贬不一,但话题度拉满,年轻人纷纷打卡尝鲜,社交媒体上热度居高不下。
而这一次注册“茅台文创”商标,明显是打算把文创业务系统化、品牌化。不再只是零敲碎打地推几款产品,而是要打造一个完整的文化衍生品体系。从商标分类来看,涉及的商品种类非常广泛,不只是酒类周边,还包括服饰、文具、家居装饰等日常消费品。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会在商场里看到挂着“茅台文创”logo的帆布包、笔记本,甚至是儿童玩具。
有人说,茅台这是要变成“文化茅台”了。确实,随着消费升级,人们买东西不再只看实用价值,更看重背后的情感连接和文化认同。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愿意为“有意思”“有态度”的产品买单。而茅台恰好拥有别人难以复制的文化资产:600多年的酿酒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国家级非遗技艺,还有那句家喻户晓的“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
当然,也有人担心:文创做不好容易“翻车”。毕竟品牌形象一旦下沉过度,可能会影响其高端定位。比如有人调侃:“以后会不会出‘茅台味’香水?”“茅台联名广场舞扇子?”这些看似玩笑的话,其实点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让文创产品真正走进大众生活,而不是沦为营销噱头。
但换个角度看,茅台这些年在年轻化上的尝试,其实一直挺稳。无论是和瑞幸合作推出“酱香拿铁”,还是在电商节搞直播带货,都没有让人觉得“掉价”。相反,这种接地气的操作反而拉近了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毕竟,再高的品牌,也得有人买、有人喝才算数。
而且,从国际经验来看,顶级品牌做文创早已不是新鲜事。法国的LV不仅卖包,还出书、办艺术展;日本的清酒品牌“十四代”也通过极简包装和限量发售,打造出类似奢侈品的文化形象。茅台走这条路,并非盲目跟风,而是顺应趋势的战略选择。
更重要的是,文创不仅仅是卖货,它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当一个外国年轻人因为喜欢一款带有茅台元素的笔记本而开始了解中国白酒文化时,品牌的影响力就已经超越了商品本身。在这个意义上,“茅台文创”不只是商业行为,更像是一次文化输出的软尝试。
目前,“茅台文创”商标还在申请阶段,具体产品何时面世尚无明确时间表。但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正式推出,大概率会延续茅台一贯的高品质路线,不会走低价泛滥的路子。或许第一批产品会主打收藏属性,比如限量版艺术酒瓶、非遗工艺衍生品等,慢慢试探市场反应。
无论如何,茅台迈出这一步,本身就释放了一个信号:老牌企业也在变,它们不再满足于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主动拥抱变化,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未必是坏事。谁说传统文化就不能有趣一点?谁规定好酒只能摆在柜子里?
说不定哪天,你逛完美术馆顺手买了个“茅台文创”帆布袋,里面装着一瓶小容量的定制酒,准备回家配一顿家常菜那种感觉,还挺酷的。
有帮助(55)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