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少家庭开始添置空气净化设备。尤其是在北方一些城市,每到秋冬季节雾霾频发,空气过滤机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朋友圈里也常能看到有人晒新买的净化器,配上一句“为了孩子和老人的健康,这钱花得值”。其实,除了消费者关心它的效果,一些创业者和品牌方也在琢磨:如果我想注册一个空气过滤机的品牌,该在哪个类别申请商标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要搞清楚,还真得费点功夫。毕竟商标分类不是按日常习惯来分的,而是有一套国际通行的标准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尼斯分类”。中国采用的就是这个体系,一共45个类别,其中1到34类是商品,35到45类是服务。

那空气过滤机属于哪一类?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第11类,因为这一类主要涵盖“照明、加热、冷却、通风、空气净化等设备”。没错,直觉是对的!空气过滤机,确切地说,家用或商用的空气净化装置,通常就归在第11类,具体的小类是1106群组,也就是“空气调节设备”。
查一下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商标数据库就会发现,像“小米”“华为”这些大厂推出空气净化产品时,也都把核心商标注册在第11类。比如小米生态链企业推出的米家空气净化器,其商标注册信息中就明确包含了第11类的空气净化器、风扇、加湿器等商品项目。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空气过滤机如果只是单纯的“滤芯”或者“耗材”,比如HEPA滤网、活性炭滤层这类可更换部件,它们可能就不算完整的电器设备了。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还会额外在第7类机械设备或第21类家用器具中注册相关项目,以防被别人钻空子仿冒配件。
举个例子,前阵子有新闻说某电商平台出现大量“适配某品牌净化器”的第三方滤网,价格便宜一半,销量还很高。虽然这些滤网本身不侵权,但如果包装上用了原品牌的名称或近似标识,就可能涉及商标侵权。所以品牌方提前在多个类别布局,其实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性策略。
再往深了说,现在的空气过滤设备早就不是单一功能了。很多新款机型集成了加湿、除菌、香薰甚至智能监测PM2.5的功能。这就意味着企业在注册商标时,不能只盯着“空气净化”这几个字,还得考虑产品实际包含的技术模块。比如带有紫外线杀菌功能的,可能还要覆盖到相关的消毒设备条目;如果是车载用的小型空气过滤器,那还得看看是否需要在第12类运输工具中补充注册。
说到车载净化器,这也是近年来增长很快的一个细分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车内空气质量成了车主关注的重点。像比亚迪、蔚来这些车企,不仅在车辆出厂时标配空气净化系统,还推出了独立销售的便携式车载过滤机。这类产品虽然体积小,但依然属于第11类的范畴。
另外,最近还有个趋势值得留意:越来越多的办公场所、幼儿园、健身房开始批量采购专业级空气过滤设备。这类商用机型往往功率更大、过滤效率更高,有的还带物联网远程监控功能。尽管使用场景不同,但从法律分类上看,它们和家用机一样,仍然归属于第11类。
当然,注册商标不只是选对类别就行。很多初创品牌容易忽略一点:同类产品中已有大量近似商标存在。比如你起名叫“清风卫士”,结果一查发现已经有“清风守护”“净风卫士”之类的注册商标,后续可能会面临驳回或异议风险。所以建议在确定品牌名之前,先做一次全面的商标检索,必要时找专业代理机构协助。
空气过滤机的核心商标类别是第11类,尤其是1106群组下的空气净化装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注册这一类就够了。根据产品的具体形态、功能延伸和市场规划,适当扩展到第7类、第9类电子产品、第35类电商销售甚至第44类空气净化服务,才能更好地保护品牌权益。
如今,人们对呼吸健康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一台小小的空气过滤机,背后不仅是技术的进步,也牵扯到知识产权的精细布局。无论是想创业做品牌,还是单纯想了解消费常识,搞清楚它“姓”什么类,都是第一步。
有帮助(211)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