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做木艺手作的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个小牢骚:“折腾了大半个月,终于把品牌名字注册下来了,结果发现类目选错了,白忙一场。”他原本以为卖原木、木料这种基础材料,随便找个“木材”相关的类别就能搞定,没想到商标分类没那么简单。这事儿让我想起,其实很多人对商标注册的门道都不太清楚,尤其是像未加工木材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容易踩坑的商品。
那么问题来了:未加工木材注册商标,到底该选第几类?
咱们先说总结根据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未加工的木材属于第19类。这一类主要包括非金属建筑材料、原木、板材、胶合板、软木制品等。具体来说,像原木、锯材、未经处理的木条、木块、木片这些都归在1901群组,也就是“木材”这个细分类别里。
可能有人会问,木材不是用来做家具的吗?那是不是该归到第20类家具?或者跟工具有关,放第8类手工器械?其实不然。商标分类讲究的是“商品本身的属性”,而不是它的用途。比如你卖的是原材料,哪怕客户买回去是做椅子、桌子,只要你卖的是未经加工的木头,那就得归到第19类。
这一点,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分类指南中有明确说明。而且近年来随着个体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增多,这类基础材料的商标注册需求也在上升。比如去年浙江有位林场主想打造自己的原木品牌,专门咨询了代理机构,最后也是成功在第19类注册了商标,还顺带把相关木制品的包装设计也做了版权登记,算是走在了前面。
再举个例子。今年初,云南一家主营高山松原木的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线新品时发现,自家产品页面被同行标注了“品牌未授权”的提示。一查才知道,对方早就注册了相似名称的第19类商标。虽然最终通过异议程序维护了权益,但过程耗时费力。这也提醒我们,哪怕是做传统行业,品牌意识也不能滞后。
说到这里,还得提一下“未加工”这个关键词。如果你卖的木料已经经过烘干、防腐、切割定型等处理,甚至打上了品牌标签,那可能就不再属于“未加工木材”了。这时候是否还需要在第19类注册,就得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比如一些高端定制木作品牌,既在第19类注册了原材料商标,也在第20类注册了成品家具的商标,形成完整的品牌保护链条。
另外,现在很多手工艺人、木工坊主也开始重视品牌建设。他们不光卖木料,还会出教程、做直播、开体验课。这时候除了第19类,可能还需要考虑第41类教育娱乐、第35类广告销售等服务类商标,防止别人蹭热度、搭便车。
顺便说一句,最近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在推进商标审查提质增效,简化流程、缩短周期。像电子申请、智能审查这些措施,让普通人注册商标比以前方便多了。但便利的同时,选错类别的风险也没减少。网上有不少案例显示,有人图省事直接照搬别人的经验,结果因为商品描述不准确被驳回,白白浪费时间和费用。
所以建议大家在注册前,最好先去中国商标网查一查同类商品的已注册情况,看看别人是怎么分类的。如果拿不准,也可以找正规代理机构咨询,花点小钱避免大麻烦。毕竟商标一旦核准,有效期是十年,还能续展,是个长期资产。
回到开头那位朋友的故事。他后来重新提交申请,这次特意核对了商品名称,写的是“未加工的橡木原木”,顺利进入了公告期。他还开玩笑说:“原来一根木头也有‘身份证’,名字还得对得上号。”
说到底,不管是种树的、伐木的,还是做木艺的,只要你想把自己的产品打出名堂,商标就是第一步。别觉得这是大企业才操心的事,小本经营更需要靠品牌立住脚。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透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好名字配上对的类别,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木字号”招牌。
就像老话说的,树要皮,人要脸,生意要牌子。一根好木头,值得一个正经的归属。
有帮助(282)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