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臭豆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股“闻着臭、吃着香”的独特味道。走在夜市的小巷里,远远就能闻到那一阵阵扑鼻而来的发酵香气,配上金黄酥脆的外皮和辣酱,简直是碳水爱好者的快乐源泉。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受欢迎的小吃,如果有人想把它做成品牌,开连锁店,甚至卖包装好的速食臭豆腐,该去注册什么类别的商标呢?
这可不是随便想想就能搞定的事。商标注册其实是一门讲究门道的学问,尤其像臭豆腐这种既是食品又是地方特色小吃的产品,选对类别直接关系到品牌的保护范围。
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尼斯分类”,食品类商标主要集中在第29类、第30类和第43类。那么臭豆腐到底该归哪一类?
先说最常见的第30类。这一类主要包括咖啡、茶、糖、米、面粉、调味品以及各种方便食品和小吃。其中明确列出了“豆腐制品”和“油炸豆制品”。虽然没有直接写“臭豆腐”三个字,但按照商品的属性和制作工艺来看,臭豆腐作为一种发酵后油炸的豆制品,显然属于这个范畴。所以,绝大多数做臭豆腐生意的商家,第一步都会注册第30类商标,尤其是那些想推出预包装产品、真空锁鲜装或者电商销售的品牌。
比如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火出圈的某款“长沙风味即食臭豆腐”,就明确在包装上标注了商标注册信息,查询后发现其核心类别正是第30类。这类产品主打“在家也能吃到街边味”,通过冷链配送保持口感,背后少不了商标布局的支持。
不过,光注册第30类还不够。如果你打算开实体店,搞堂食或者摆摊经营,那就得考虑第43类了。这一类专门针对餐饮服务、餐馆、外卖、流动饮食供应等。换句话说,就算你名字叫“老张臭豆腐”,别人也可以在另一个城市开一家同名的臭豆腐店,只要他没侵犯你的服务类商标。所以,真正想把品牌做大的商家,一定会同时注册第30类卖产品和第43类做服务,形成双重保护。
这里还可以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杭州有家网红臭豆腐店因为生意太好,被人模仿店名和装修风格,引来不少消费者混淆。后来店主通过商标维权成功下架了仿冒账号,靠的就是提前注册了第43类餐饮服务商标。这件事也提醒了不少小吃创业者:别光顾着做味道,品牌保护也得跟上。
再来说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类别第29类。这一类主要是腌制、腐乳、发酵类食品,比如臭鳜鱼、霉千张之类的。虽然臭豆腐本质上也是发酵豆制品,但在实际审查中,这类通常更偏向于非即食、需二次加工的腌渍品。除非你的臭豆腐是以罐头、腌菜形式出售,否则一般不作为首选注册类别。不过为了防止别人钻空子,有些精明的品牌也会顺手注册一下,图个安心。
另外,随着臭豆腐越来越“出圈”,一些跨界玩法也开始出现。比如有品牌推出了臭豆腐味的冰淇淋、臭豆腐联名奶茶,甚至还有人尝试做臭豆腐火锅底料。这时候,商标的类别就得跟着扩展了。比如卖饮料可能涉及第32类啤酒、饮料,做调味料包可能涉及第30类中的调味品子项,而如果是开发周边文创产品,还可能涉及到第21类餐具、第16类包装盒设计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地方特色小吃集体商标注册的趋势也在上升。像“绍兴臭豆腐”“南京夫子庙臭豆腐”这些地域性名称,已经有地方或行业协会牵头申请地理标志或集体商标,用来规范品质、防止滥用。这对普通商家来说既是保护也是提醒:起名时尽量避免使用明显带有地域公共属性的词汇,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臭豆腐虽小,背后的知识产权门道却不简单。对于创业者而言,注册商标不仅是法律上的必要步骤,更是品牌长远发展的基础。选对类别,才能让那一口“臭香”走得更远。毕竟,谁不希望自家的臭豆腐,不仅能香遍街头巷尾,还能稳稳地印在包装上、挂在门店招牌上,成为大家认准的那个味道呢?
有帮助(72)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