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财经圈传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消息: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的高级顾问、前高盛合伙人丹·贝森特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美方目前“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这番表态迅速被解读为中美经贸关系可能迎来转机的“解冻信号”。
要知道,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就像一场拉锯战。从美国时期开始的关税大棒,到美国延续的部分对华限制政策,两国在科技、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你来我往,气氛一度紧张得像绷紧的弦。尤其是“100%关税”这个说法,早在去年就有美国政客在竞选场合抛出,虽未落地,但足以让全球市场心头一紧毕竟,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一旦真打起全面贸易战,谁都吃不消。

所以当贝森特这次明确说“不再考虑”,外界自然会多想几分。这不是某个普通官员的随口一说,而是来自财政部核心智囊的声音。他在近期的一场金融论坛上强调:“过度依赖关税工具并不符合美国长期经济利益,尤其是在通胀压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这话背后的意思很清晰:加税容易,但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
事实上,近期中美之间的小动作确实多了起来。今年初,中美高层在瑞士举行经贸会谈,双方就宏观经济政策、出口管制等议题交换意见;紧接着,中国商务部代表团访美,与美方就世贸组织改革、产业补贴等问题展开对话。虽然没有签署重磅协议,但这种“坐下来谈”的氛围本身,就已经比前几年冷战式的对抗要健康得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反应相当积极。消息传出后,美股中的科技股和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股价普遍上涨,A股和港股的相关板块也出现回暖。这说明投资者最关心的从来不是谁赢谁输,而是不确定性能不能降低。只要双方愿意回到谈判桌前,哪怕只是试探性地伸出手,资本市场就会用真金白银投出信任票。
当然,也不能太乐观。毕竟,“不再考虑加征”不等于要取消现有的关税。目前美国对中国约3000亿美元商品仍维持7.5%到25%不等的额外关税,这些壁垒短期内很难彻底拆除。而且,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敏感技术领域,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仍在收紧。比如最近,美国又将几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理由是所谓“国家安全风险”。这说明,在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经贸合作始终戴着镣铐跳舞。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恰恰反映出美方态度的微妙变化:一边在高科技领域划红线,一边在传统贸易上释放缓和信号。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其实是一种现实主义的选择既不能完全脱钩,又不愿轻易放松警惕。
对中国而言,这样的互动节奏其实也在预料之中。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自贸区试点,还主动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这些举措传递的信号很明确:我们不怕竞争,但也乐见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层面的交流也在悄然升温。今年一季度,中美之间的航班数量已恢复至疫情前的六成以上,不少美国企业高管组团来华考察,特斯拉、苹果、波音等公司纷纷表达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意愿。就连一向以“对华强硬”著称的华尔街投行,也开始调整策略,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说到底,经济规律从来不以口号为转移。苹果的iPhone离不开中国的组装线,美国农民的大豆仍指望中国的餐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正加速驶向海外市场。这种深度嵌套的产业链关系,远比几句表态来得真实和牢固。
贝森特的这番话,或许只是中美关系漫长修复过程中的一个小注脚。但它提醒我们:当双方都意识到“斗则俱伤、合则两利”时,哪怕是最微弱的松动,也可能成为破冰的起点。
接下来怎么走?关键还得看行动。无论是降低关税壁垒,还是建立更稳定的沟通机制,都需要诚意和耐心。毕竟,信任一旦破裂,重建就不只是靠几句话的事。但至少现在,风向似乎正在悄悄转变。
有帮助(279)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